电影《星球大战》里描述的星球,与我们银河系里真正的行星惊人相似。冰封的超级地球?想想冰质行星霍斯(Hoth)。还有那颗有着两个落日的遥远星球,怎能不让人想起满是风沙的塔图因(Tatooine)。
在目前科学家已经证实的大约2000颗太阳系外行星中,还没有检测到任何生命存在的迹象,因此我们不知道哪颗星球上生存着伍基人(Wookiee)或者迈诺克(mynock),也不知道哪颗星球上有着可以招待奇异外星人的酒吧(甚至连有没有细菌都还弄不清楚)。
然而,在宇宙中真实存在的太阳系外行星里作一番快速浏览,就能给《星球大战》里的几颗星球找到惊人相似的对应行星:
科洛桑(Coruscant)
最近宣布发现的类似地球的太阳系外行星开普勒-452b,或许可以很好地替代《星球大战》里的科洛桑。这颗拥有高技术文明的星球,在好几部《星球大战》电影里都有出现,它的表面已经被一座大城市完全覆盖,整颗星球就是一座城市。开普勒-452b所属的恒星系统,比我们的地球所处的太阳系古老15亿年。对于任何擅长技术的种族,这都多给了他们超过10亿年的时间能够大幅度领先我们。
科洛桑的居民不只拥有这一整颗行星经过工程改造的全部表面,他们还能够人工改造并控制气候。在开普勒-452b上,环境会明亮变得越来越温暖,因为它的母星输出的能量在增长,这是恒星逐渐衰老的症状。如果这颗大小相当于地球1.6倍的行星真的像地球一样,如果那里真的存在拥有技术文明的生命,那里可能真的需要某种气候控制工程才行。
贝斯平(Bespin)开采气态巨行星的大气,是科幻作品的题材。
NASA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发现诸如氦3和氢之类的气体能够从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气中获取。形形色色的气态巨行星在真实的太阳系外行星里也是常见的一类。在《帝国反击战》中,一颗名为贝斯平的气态巨行星是“云城”的家园,这座悬浮的城市就在从事大气开采工作。这座形如伞菌的城市,为流亡的莱娅公主(Princess Leia)及其同伴提供了表面上庇护——直到达斯·维达开始大肆破坏。
目前由诸如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开普勒空间望远镜之类的设备发现的许多气态巨行星,都是所谓的“热类木星”(hot Jupiter)——即使对于悬浮的城市来说,这些被恒星近距离炙烤着的庞然大物也太过灼热了。然而,最近的一项发现表明,太阳系外的气态巨行星也可以像太阳系里气态巨行星一样,在类似的距离上绕着它们的恒星公转。
一个国际天文学研究团队就发现了一颗这样的行星,堪称太阳系里木星的双胞胎,在与木星到太阳大约相同的距离上绕着它的恒星旋转。那颗恒星名为HIP 11915,年龄和成分跟我们的太阳类似,提高了这种可能性,即整个行星系统可能跟我们的太阳系类似。这颗不那么热的类木行星,距离地球大约186光年,是用智利拉西拉天文台口径3.6米的望远镜检测到的。
贝斯平的大气中有一层空气可供呼吸,对于悬浮城市来说再理想不过。
在我们的银河系中,不断涌现的技术让我们能够读取真实太阳系外行星大气的化学成分),这其中就包括气态巨行星(不过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宜居的气层)。用不了多久,个头更小的、由岩石构成的潜在宜居太阳系外行星,我们也将有能力分析它们的大气。天文学家使用K2,也就是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第二期行星搜寻任务,最近已经检测到绕着一颗邻近矮星旋转的3颗类似的行星。
星光从这些行星的大气中穿透过来,有可能在未来的观测中揭示那里的气体成分。
穆斯塔法(Mustafar)行星穆斯塔法,电影《西斯的复仇》中欧比旺·克诺比(Obi-Wan Kenobi)和天行者阿纳金(Anakin Skywalker)之间史诗般对决的那颗星球,也有好几颗太阳系外行星的对应体。
那些由岩浆覆盖的熔融星球,比如开普勒-10b和开普勒-78b,都是大小与地球相仿的岩石行星,它们的地表可能是永久的地狱。开普勒-78b,大约比地球大20%,质量是地球的2倍;它的密度也与地球相当,意味着它可能由岩石和铁构成。这可能使得它就像穆斯塔法一样,适合于开矿,不过由于太过靠近它所围绕的恒星,再加上炙热的温度,它不太可能成为工业化开矿的舞台,也不太可能成为光剑对决的场地。
开普勒-10b也没有好太多。这是开普勒望远镜发现的第一颗岩石星球,同样靠近它的太阳,比水星绕太阳的轨道还要近大约20倍。开普勒-10b上凉爽的一天,意味着白天的气温可能高达1300℃,甚至比地球上熔岩流还要热。这样的地表,没有任何大气覆盖,或许能够使铁和硅沸腾。
然而,科罗-7b甚至比开普勒-10b更夸张,表面温度高达近2000℃。这颗被烘烤到外焦里嫩的行星,是2010年由法国的科罗系外行星探测器(CoRoT)发现的,距离地球大约480光年,直径比地球大70%,质量约为地球的5倍。这颗行星原本可能是一颗土星大小的行星,后来被烤干了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它绕恒星旋转的轨道极近,在它的表面,那颗恒星看起来要比我们的太阳大得多,使得它的向阳面处于熔融状态。
霍斯(Hoth)行星OGLE-2005-BLG-390,昵称“霍斯”,是一颗寒冷的超级地球,有可能是一颗流产的木星。由于无法成长到足够巨大,它的最终质量只有地球的5倍,地表被冰封在极其严寒的环境中,表面温度估计只有-220℃。这很可能意味着,那里没有《星球大战》里霍斯星球上那种名叫汤汤(tauntaun)的两脚兽可以骑了,甚至不会有可怕的长着獠牙的雪地怪兽丸帕(wampa)了。
天文学家在2005年利用一种被称为微引力透镜的技术发现了这颗行星,这也是最早的证据证明这种技术确实有能力发现太阳系外行星。在微引力透镜中,遥远恒星的星光被用来揭露距离我们更近一些的太阳系外行星。
这颗行星位于银河系中心方向,那里的恒星密度更大,使得微引力透镜事件更有可能发生。揭露这颗遥远的“霍斯”行星的一次性事件,是由光学引力透镜实验(OGLE)发现的,并得到了其他观测设备的证实。
不过,我们没必要穿越20000光年的距离,去探访这颗冰冻星球。土星被雾霾笼罩的卫星——土卫六泰坦(Titan)也是一颗冰冻星球,卡西尼探测器携带的惠更斯着陆器2005年曾经登陆过这颗星球。土卫六上点缀着甲烷湖泊,被包裹在持久不散的碳氢化合物浓雾中。那里的温度极低,水冰已经被冻得与岩石无异。另一颗土星的卫星——土卫二恩克拉多斯(Enceladus),看起来就是一个大雪球,却在冰面之下藏有一片海洋。
这一点很像是木星的卫星——木卫二欧罗巴(Europa),这颗冰球也可能拥有一片地下海洋。这片海洋甚至有可能随着这颗卫星环绕木星公转受到潮汐挤压而被加热。
塔图因(Tatooine)天行者卢克的家园行星塔图因,据说拥有险恶的沙漠环境,由于受到两颗太阳的炙烤而深受沙尘暴席卷之苦。真正绕着两颗或者更多太阳旋转的太阳系外行星,环境要更为恶劣。
开普勒-16b是开普勒望远镜发现的第一颗绕着两颗恒星旋转的行星——它同时环绕两颗恒星旋转,而非只绕着双星系统中的一颗恒星旋转。然而,这颗行星很可能较为凉爽,大小与土星相当,主要由气体构成,只有一部分由岩石构成。它远远超出了那颗恒星的“宜居带”,即液态水能够在行星表面存在的合适区域。它的两颗恒星也比我们的太阳更冷,可能使得这颗行星上毫无生机。当然,我们也可以看看所谓的光明一面。
2011年,当这一发现被宣布时,现已退休的NASA开普勒首席研究员比尔•博鲁茨基(Bill Borucki)说,发现这颗新行星实际上可能拓宽了银河系中存在其他生命的前景。所有恒星中大约半数存在于双星系统当中,因此有行星环绕双星旋转这一事实,只会增加外星生命存在的机率。
最近宣布发现的开普勒-453b,也环绕两颗恒星旋转,是一颗气态巨行星,不过它的轨道位于宜居带内,意味着它拥有的任何卫星都有可能适宜生命生存。这是开普勒望远镜发现的第10颗环绕双星旋转的行星。
卡米诺(Kamino)
开普勒-22b,与《星球大战》里的卡米诺行星(那些眼睛像虫子的长脖子克隆人士兵的家乡)相似,是一颗超级地球,可能被一片超级海洋所覆盖。风暴肆虐的水世界卡米诺首次出现在电影《克隆人的进攻》中,当时生性多疑的欧比旺·克诺比正一颗接一颗行星搜寻过去寻找答案。
开普勒-22b的真实面貌还有待确认:它的半径是地球的2.4倍,甚至有可能是气态行星。
不过,如果海洋星球的想法被证明是正确的,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科学家的帮助下,我们甚至能够设想出一个物理上可行的类似卡米诺的行星。一颗海洋星球如果侧躺在公转轨道上,就像我们太阳系里的冰质巨行星天王星那样,按照最近的计算机模拟,它就有可能成为一个适宜生命居住的宜人星球。研究者发现,地球大小的一颗太阳系外行星,到恒星的距离与地球到太阳相当,并且由水覆盖,表面的平均温度大约可以达到15℃。
由于倾斜角大得夸张,随着它绕着恒星公转,它的南北半球将交替沐浴在阳光和黑暗之中,每次长达半年。
科学家之前认为,这样的行星会在沸腾与冰冻之间摇摆,使得它不适宜生命生存。然而,MIT的科学家建立的三维模型显示,这颗行星,即便只被大约50米深的浅海覆盖,也能够在古怪的极夏期间吸收热量,然后在极冬期间释放出来,使得整颗星球气候宜人,四季如春。
顺便说一句,这么浅的海水深度也是适宜卡米诺式海洋平台的深度,使得那里的海面上可以构建起覆盖在海上的城市,克隆人的大军正是从那里出发,向和平进军的。
安铎(Endor)安铎,伊沃克人的森林王国,绕着一颗气态巨行星旋转,在电影《绝地归来》中登场。太阳系外卫星的探测,对于地球上的科学家来说,目前仍在起步阶段。2014年,通过微引力透镜技术,科学家发现了一颗潜在的太阳系外卫星。
如果是真的,这颗卫星就绕着一颗流浪行星旋转,不属于任何一颗恒星,而是自由地飘荡在太空中。这颗行星在某个已经被遗忘的行星系统形成之初被抛掷出来,从此以后只有它的卫星跟它相依为命。由日本、新西兰和美国天文学家组成的一个团队,分析了2011年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的望远镜采集的数据,提出了这颗可能存在的太阳系外行星。不过,他们说,一颗较小的恒星和一颗较大的行星相伴的话,也能够导致同样的微引力透镜现象。
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有更多太阳系外卫星从太空中涌现出来。美国哈佛大学的HEK搜寻项目,已经开始梳理开普勒望远镜获得的数据,从中搜寻太阳系外卫星存在的迹象。2015年初,这些科学家检查了大约60颗开普勒行星,确定现有技术足以发现太阳系外卫星存在的证据。
该项目在地外生命搜寻方面可能影响巨大。如果能够证明太阳系外卫星有可能是宜居的,它将开启宇宙生物学的另一条途径:宜居的卫星甚至可能比宜居的行星数量更多。它们有可能拥有活跃的生态系统吗?会拥有稀奇古怪的生命形式,甚至比安铎星上长得活像泰迪熊,却像泰山那样在树林中荡来荡去的伊沃克人更古怪吗?我们拭目以待。
奥德兰(Alderaan)
在电影《新希望》中,莱娅公主惊恐地眼看着自己的家园行星奥德兰被帝国的死星炸成碎片。真正的太阳系外行星也可能经历极端的破坏。2015年,NASA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发现,一颗白矮星正在吞食一颗较小行星的最后一点碎片。白矮星是超级致密的恒星残骸,大小与地球相当,重力却比太阳表面超出10000倍。它所施加的潮汐力,能够将一颗行星撕成碎片。
观测者起初认为,他们看到的是银河系边缘一个星团内部,一个黑洞正在进食的场景。然而,X射线观测数据与一颗行星被一颗白矮星撕碎的理论模型完美吻合。
2014年,K2项目也在一颗更近的白矮星上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在这个例子里,一颗小型岩石天体,可能是一颗小行星,被粉碎成了一条尘埃环,绕着那颗白矮星每4.5个小时旋转一周。
NASA的斯皮策空间望远镜(Spitzer Space Telescope)在2014年也发现了迹象,类似于小行星碰撞产生的碎屑。不过,小行星的碰撞并不是行星毁灭的迹象,而有可能是行星形成过程的一部分。那颗年轻的恒星距离地球大约1200光年,仅有3500万岁,被一圈尘埃环包围,其中频繁发生着类似的碰撞。这些碎片聚集成越来越大的团块,最终会形成一颗颗完整的行星。
我们的太阳系一度看起来也可能非常类似,如果当时有人在看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