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那由发酵而产生的酸味,跟水果和醋的酸味完全不同,浓烈但不刺激,即使极怕酸的人也能享用它。全都是多亏乳酸菌的存在。它能够消化奶中的能量物质——乳糖,从中汲取能量,同时再把乳糖分解成乳酸。然而乳酸菌不只是一种菌,而是一大类细菌的统称,分为乳酸球菌、乳酸杆菌两大系列。在自然状态下,各种乳酸菌虽然都产生乳酸,但也会产生不同的脂类、醛酮等有机“垃圾”,导致做出来的酸奶口味、质地不一样。
像北欧的酸奶在自然发酵中,乳酸球菌是主力,发酵出的酸奶质地极为粘稠,并伴有奶油香;而印度的酸奶在发酵时,因含有大量乳酸杆菌呈凝固态,酸味较重。
如今在工厂里批量生产酸奶时,为保证口味统一,就不能靠运气让牛奶自然发酵,给牛奶接种的乳酸菌需要遵守严格的配方标准。通常人们采用“嗜热型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搭档。保加利亚杆菌能产生大量乳酸,发酵效率也很高;嗜热型链球菌的发酵速度虽慢,但能使酸奶更黏稠、更清香,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正合适。
酸奶的凝固过程,其实就是酪蛋白们在“抱团取暖”。牛奶原本是弱酸性的,pH值约为6.5,此时酪蛋白分子各自分散在奶中;添加乳酸菌之后酸度升级,pH值达到5.5左右时,这些分子就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大分子团;等到酸度继续上升到pH值4.7时,酪蛋白分子里的磷酸钙就被释放出来,把分子团拉拢在一起,形成蛋白质网络,水分、乳清蛋白就滞留在网络的空隙间……从人类的眼睛看上去,就是凝固了。
我们喝到的酸奶有的是凝成固体,有的则是黏稠的液体,其实这两种酸奶都经历了同样发酵过程,唯一不同的是后续加工过程,前者成为“凝固型酸奶”,后者叫“搅拌型酸奶”。凝固型酸奶代表就是瓷瓶的“老酸奶”,它是在容器内直接发酵而成的。由于酪蛋白形成了坚实的蛋白质网络,将其他物质锁在了网格间,使酸奶变成了冻状。
不过,由于网格比较粗糙,里面的水分和乳清蛋白过不了多少时间就会跑出来,浮在表面上,经常让人误以为是酸奶坏掉了。超市里售卖的酸奶大都属于搅拌型酸奶——它是酸奶在发酵完成后,又经过搅拌而成的。通常这样做可以增加酸奶的黏性,使它形成状态更稳定的糊状胶体。如果还要添加果酱、果料和谷物等配料,搅拌也能让它们在酸奶中均匀分布。
早在有酸奶机这个小家电之前,就有很多人在自己做酸奶了。网上那么多方法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两点:一个是必须要给做酸奶的容器杀菌,用你们家刚烧开的水烫一下即可,为的就是不要让其他菌干扰乳酸菌的工作;其次温度也很重要,有酸奶机的当然不用说,想省钱的可以尝试搁暖气上。再不济,你抱着进被窝用体温感动它,成功与否看诚意。具体的自制酸奶方法我就不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