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平线 | 话说糖尿病(完结)

作者: 王立铭

来源: 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 2015-12-04

本文讲述了糖尿病的历史、现状以及科学家、医生和药物开发者们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努力,包括胰岛素的使用、胰腺移植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工制造胰腺的尝试。

好了读者们,故事讲到现在也快到了要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在过去的章节里,我和大家一起,重走了一遍人们理解自己的身体、理解糖尿病、与糖尿病顽强战斗的历史。希望看到这里,读者们对这种困扰人类三千年的疾病有了更丰富的理解,对糖尿病治疗方法背后的科学探索有了更多的敬意。

但是在这些成就之外,我们不得不承认,糖尿病对于人类而言,还是一种虽然可以有效控制,但却完全无法治愈的疾病。班廷广场上的希望火炬还在熊熊燃烧,提醒我们攻克疾病的使命任重道远。

因此在故事的最后,我们不妨来看看科学家、医生和药物开发者们,还在做着什么样的努力。因为这些努力也许会在不久的未来如旭日东升,照亮糖尿病治疗的新的地平线。

我们已经讲了很多胰岛素的传奇故事。到今天,胰岛素仍然是一型糖尿病患者和一部分血糖控制效果不好的二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而胰岛素注射治疗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正常人体内,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到血糖水平的调节,因此能够及时和灵敏地随血糖水平起伏,从而把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

胰岛素药物的化学结构和降血糖功能虽然和人体胰岛素别无二致,但是直接通过注射器进入体内的胰岛素却无论如何不可能感知和响应血糖水平的细微变化。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胰岛素注射是一件挺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患者需要相当小心的监测血糖变化,注意用餐的节奏和食物的构成,并相应地注射不同剂量和类型(长效、常规、短效等)的胰岛素。如果稍有错漏后果也许会相当严重。

因此一个显而易见的更优选择是,在一型糖尿病的患者体内偷梁换柱,换一个功能完好的胰腺,让身体器官,而不是注射器和针头,去控制胰岛素的水平。这样的思路倒并非天方夜谭。实际上早在1966年,医生们就成功实施了第一例异体胰腺移植,将器官捐献者的胰腺成功移植到一位28岁的女性体内。这位女性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和并发症,但手术后仅仅数小时,她的血糖水平就显著地下降了。

在此之后,医生们也逐渐发展了活体胰腺移植的技术:将活体捐献者的一部分胰腺移植到患者体内,这样就可以摆脱对去世者器官捐献的依赖。而在本世纪初,医生们还更进一步的发明了胰岛移植的技术,只需要将捐献者的胰岛细胞通过肝脏门静脉输入并定位于肝脏,甚至直接输入胰腺,就可以部分的恢复胰岛素分泌的功能,这样的手术自然是比移植完整胰腺要简单得多了。

进行中的胰腺移植。图中显示的是从尸体中取出、经过体外血管再造、将要被植入患者体内的完整胰腺。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发展,胰腺移植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手术操作了,每年有数以千计的患者接受胰腺移植(来自尸体捐献者)或部分胰腺移植(来自活体捐献者)。手术的预后情况也相当理想。唯一的重要问题是,接受胰腺移植的患者和所有器官移植患者一样,需要终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从而大大增加了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概率。

UUID: 33a910a7-b5b8-4ff7-a512-e1aa140d8082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15-2016年/2015-12-04_新地平线话说糖尿病(完结).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