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辰视觉,让我们的眼睛有了更神奇的威力。不知你是否发过这样的奇想:人的两只眼睛圆圆的,有点像两只时钟哦。告诉你吧,就功能而言,它们就是两只“时钟”。
人皆有过这样的体验:白昼振奋而黑夜忧愁,阳光下灵感勃发,工作效率高,而阴霾天思维迟钝,反应缓慢;甚至你一走进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去打开窗子……如果你再将视野放开一些,你会发现:学校里昼光与学生的成绩有一定因果关系,商场有昼光销售业绩会好一些;办公室,有无窗户对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也有某种影响。
人类如此,动物亦然,拂晓鸡叫,傍晚蛙鸣,哺乳动物晨出晚归……人类甚至动物的种种行为似乎都与日光有着某种微妙关系。可你想没想过其中的奥妙呢?
科学家发现眼睛具有一种非视觉的功能,即看不到具体画面,却能根据感光来管理时间,协调和控制人在不同时段上的活动节律和幅度,谓之司辰视觉。与普通视觉不同,司辰视觉不“看”物,只看“时间”。
在眼睛的视网膜内,不仅有我们熟知的视觉细胞,还有一层对光只有微弱敏感度的网络,这一层细胞网络本身与看东西无关,却能影响人体的生物钟,被认为是将昼夜信息转化为大脑中生物节律的最好介质,很可能就是产生“司辰功能”的物质基础。换言之,人类“司辰视觉”的源头很可能就在这里。
进一步研究发现,视觉的“司辰功能”可从多方面影响人体,包括情绪、智力与生物钟。先说情绪吧。一天之中,为什么白昼振奋而暗夜忧愁?
就白天而言,为何阳光明媚时感觉很“酷”很“爽”,阴沉暗淡时既“涩”又“苦”?一年之中,为什么春夏情感高涨,而秋冬处于低谷,乃至抑郁症高发?奥妙就在于背后有一只魔手操纵,这就是藏在大脑中一个器官——松果体,通过分泌褪黑素来掌控你的情绪涨落。褪黑素的分泌又受到光的控制,光是怎样“进入”人的大脑呢?当然是眼睛。
白天进入眼睛的光线多,抑制了褪黑素的分泌,人就显得精神振奋,而夜间两眼一抹黑,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增多,因而忧愁满怀。到了秋冬季节,昼短夜长,日照减少,天气阴冷,致使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明显增多,造成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能振奋情绪的激素分泌减少,于是人体细胞活泼性降低,新陈代谢减慢,人的情绪也就抑郁消沉下来,诱发“悲秋”与“冬愁”。
不难明白,“司辰视觉”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中介角色,成为情绪的重要调节剂。光线明亮,人的情绪振奋,自然工作绩效高;为了获得更好的光亮度,故一进办公室,潜意识就迫使你迫不及待地要去打开窗子。
再说智力吧,一位心理学家花费了3年时间探究环境颜色对儿童学习、智力的影响,发现孩子一进人淡蓝色、黄色、黄绿色、橙色等亮色调的环境中,就变得机敏和富有创造性,平均智商比平时高出12点之多,而进入黑色、褐色等暗色调环境后,则变得迟钝起来,智商测试成绩也低于平时。这一高一低的智商变化,有力地证明了色彩与智力的关系。不要忘记,接纳色彩的同样是眼睛。
弄清了眼睛的“司辰功能”,不妨巧加利用,以造福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与健康。利用司辰视觉的效应与原理,设计最佳照明方案。你可能认为,既然光与人类的非视觉效应如此密切,那就在环境的亮度与色彩上多做文章,越亮越好。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适当的时间沐浴适当的光,才能更好地发挥眼睛的非视觉效应,获得调节情绪,健脑益智等效益,而过度或不合时机的照明,反倒是一种污染,成为人体不适甚至得病的根源。
一般而言,适合人眼的视觉环境应当在色彩、光频率、光亮度、物品形状等方面同人眼充分协调,才能达到视觉环保的理想目标,这才是设计各类建筑物与室内装修的最高原则。科学研究证实,人体生物钟往往不止24个小时,要将它“拨”得与生活时间同步,光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以三班制工作人员(如工人、医护人员、夜班职业者)为例,时差的颠倒最容易导致慢性生物钟失衡,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从胃部不适到溃疡与心脏病等。
而用一种特殊的蓝光,对上述人员进行不同时段照射,即可使身体较快适应新的作息时间,防止不适与疾病发生。此法对那些跨时区旅行的人员同样有效。
借助于眼睛的“司辰功能”,用特殊设计的照明可解决多方面的问题。比如,每晚睡前观察一定时间的蓝色光,或用特制的光线脉冲仪治疗,可以减轻某些老年痴呆症的病情,长时间坐办公室的白领族,可通过调节灯光色调寻求最好的办公效率;学生也可通过教室光亮度的调整,增强注意力、思维力与机敏度,促使学习效果“更上一层楼”。总之,眼睛“司辰功能”的发现,将给人类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