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不只是北极熊:鳍脚类的故事

作者: 紫鹬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5-11-19

本文介绍了北极地区的鳍脚类动物,包括海象、环斑海豹、髯海豹和琴海豹,讲述了它们的生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北极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面临的威胁。

鳍脚类(Pinnipeds)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类群。首先,说它是目吧,它属于食肉目(Carnivora);说它是科吧,它的成员海豹、海狮、海象都有各自的科;甚至它连亚目、下目、超科都不是,它的上面还有犬型亚目(Caniformia),所以鳍脚类这一支就只能被叫做“鳍脚类”。其次,说它是海洋动物吧,它们生命中有不少时间都趴在岸上;说它是陆地动物吧,它们离开了海水或湖水又不能活。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和倍受关注的北极熊一样,鳍脚类也是不折不扣的食肉动物。事实上,鳍脚类的祖先与熊的祖先亲缘很近,如果这位祖先碰巧没有把爪子变成鳍,当今也应该被人们称作“猛兽”吧。可是如今,北极熊成了北极圈内陆地和海冰冰面上的顶级捕食者,而鳍脚类还在继续不尴不尬地被北极熊吃着。不过对我来说,2011年7月的北极之行,是一段与野生鳍脚类密集相遇的旅程,分享它们的故事是必须的。

请大家不要因为它们不尴不尬,就不爱它们。

海象(Odobenus rosmarus)是在北极看到的鳍脚类动物中的亮点。它是体型第二大的鳍脚类,成年雄性重达1.7 吨,仅次于象海豹(Mirounga spp.)。这个重量级,连北极熊都不敢轻易惹它。只有偶尔一些年幼无力的海象会在北极熊的追逐中被其它同群的海象踩踏而伤残,它们才会不幸成为熊的食物。

海象的“象牙”是可以长达1米的犬齿,雌雄都有,它是武器和工具,也是雄性在种群中地位的象征。拥有最长犬齿的雄性通常是整群海象的霸主,如果有牙齿长度类似的雄性不服,就会有一场搏斗。

从巴伦支海到法兰士约瑟夫群岛再到北极点的路途上,有两种海豹较为常见:灰色、身上有深色环形斑纹的环斑海豹(Pusa hispida)以及褐色、有大胡子的髯海豹(Erignathus barbatus)。

这两位是北极熊食谱上的主要菜品,它们偶尔会向南游荡到我国的海域。而银灰色、黑眼睛的琴海豹(Pagophilus groenlandicus),则是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特有的。在加拿大北部和格陵兰较多,在我这次行程中理论上也可以看到,可惜我人品不足,未能亲眼目睹此等萌物,甚是遗憾。琴海豹的学名 Pagophilus groenlandicus 意思是“格陵兰的冰雪爱好者”。

它们生活在北大西洋的最北端, 从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到格陵兰,再到北美东部圣劳伦斯湾的冰面上都有其踪迹,可以说这是此行最有可能见到的海豹。小琴海豹的白色皮毛是价值很高的皮草,同时它也几乎成了动物权益的象征。每年在加拿大圣劳伦斯湾的(Gulf of St. Laurens)冰面上,被人们棒打至死的小海豹大多为琴海豹。

不要觉得北极很遥远。你同样可以为那片土地的安宁尽一份力量。

UUID: 106a7b53-59fe-44ea-bf8c-7cb65a079e83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5/2015-11-19_一说北极就是北极熊?喂,你也太不拿我们当回事啦!.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