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天,整个花坛就被菊科植物垄断了,除了各色的传统菊花外,一类叫做大丽菊/大丽花/大理菊这样的菊科植物也占据着半壁江山。虽然都是广义的“菊花”,而且在各类菊花展上都是结伴出现,但是大丽菊(Dahlia spp.)与传统栽培菊花的关系并没有那么近,首先,他们并不是来自别名中出现的“大理”,而是一种原产墨西哥的植物。
大丽菊的花与菊花相比,大丽菊最明显的特征可能就是“大”了。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巨大的贮藏根,地上部分长到一两米也很常见。加上大丽菊勤分枝,如果修剪合理的话,一株植物“千花齐放”也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情。
大丽菊的根从分类学上来说,大丽菊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物种,而是由很多种不同的植物反复杂交而来的——这点和菊花一样一样。唯一略有节操之处在于,现在的栽培大丽菊的祖先们,都是由大丽菊属(Dahlia)的成员。大丽菊属并不大,野生种只有42种左右,虽然要把它们区分清楚,实在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大丽菊的栽培历史和秋英非常类似,它在旧大陆的第一个落脚点也是马德里,引种的负责人甚至都是同一位:马德里植物园园长安东尼奥·何塞•卡瓦尼列斯(Antonio José Cavanilles)。在马德里站稳脚跟之后,大丽菊逐渐在欧洲开枝散叶。第一种被命名的大丽菊是“羽状大丽菊”(D. pinnata),因为它羽状的叶片——这个种也就成为了大理菊属的模式种。
羽状大丽菊看上去略有些单薄,但底子已经非常好了。阿兹特克人最早是将大理菊属植物用作食物的——因为它们肥大的贮藏根里富含淀粉等营养物质,然而被引入欧洲之后,大丽菊的命运发生了180度的逆转。它们华丽的花朵迎合了当时时髦的园艺爱好者的品味,于是无数的园艺学家们开始对它进行选育的工作。如今,它已经是全世界栽培最广的观赏植物了,墨西哥也将大丽菊定做了自己的国花。
栽培大丽菊的美貌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按理来说,在各种园艺植物中,大丽菊的选育历史非常之短,本不应该特别多样,但是它却非常“给面儿”地产生了无数的变种——据统计,观赏用的大丽菊品种目前已经超过了三万个。栽培大丽菊不仅颜色变化多端,花瓣的形态也多种多样。
大丽菊之所以在短短的时间里发生了如此多显著的性状变化,其实也是拜转座子所赐——对,就是那种麦克林托克在玉米里发现的,会在基因组里跳来跳去的DNA序列。正是这些序列的存在,让大丽菊的基因组变得更加的不稳定。当然,育种专家在其中作出的努力也功不可没,现在常见的大丽菊大多都是复杂的异源八倍体,比起自然界存在的二倍体来说,简直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