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拒绝登陆?“巨爵”这个名字原来是这样来的!

作者: 刘夙

来源: 果壳网

发布日期: 2015-10-22

本文详细介绍了台风“巨爵”的名字由来及其背后的命名系统,包括美国海军在二战后为台风命名的历史,以及世界气象组织在2000年制定的新的台风名字系统。

今年第24号台风“巨爵”已经在海面上减弱消失,最终拒绝登陆华南。不过大家的关注点显然被这个名字带歪了——这有个性的台风,名字是谁起的?为什么起这么个名字?

所谓“台风”,更准确的说法是西北太平洋上空的热带气旋。在严格的气象学术语中,台风只是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中的一个等级,高于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低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在台风研究中,“西北太平洋”的严格定义是赤道以北、东经100°到180°的海域,在这片海域内部和周边有十几个国家,包括我们熟悉的中国、日本、菲律宾、泰国等,我们不太熟悉的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还有你可能一时想不到的美国。

美国海军在二战后期的1944年12月遭受了名叫“眼镜蛇”(Cobra)的台风的重创。为了应付台风对船只和飞行器的威胁,这次灾难之后,美国海军建立了台风警报机构,开始为台风编号、命名。1959年这些台风警报机构整合为“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英文缩写为JTWC),继续为台风编号命名。

早期的JTWC命名有两大特点:第一,制订了4个名字列表,每个列表中有21个名字,分别以A–W(Q, U除外)这21个字母开头,并按字母顺序排列;这些名字都是英语人名,早期全是女性名字,后来在女权组织的抗议下加入了男性名字。第二,所有编号台风按这4个列表顺次命名,后一年接续前一年,第4个列表中的名字用完了就再从第1个列表开始,如此周而复始。

在1999年以前,除了JTWC,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也独立地制定了一套台风名字列表,不过只适用于对菲律宾有影响的台风。西太平洋其他国家和地区要么是用美国的名字(比如台湾),要么不用名字(比如中国大陆)。

事情在2000年有了转折。从这一年起,世界气象组织授权日本气象厅作为区域专业气象中心发布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预报信息,作为国际标准。与此同时,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又决定借鉴美国为台风命名的经验,制定新的台风名字系统。

这个新系统中的名字是由西北太平洋地区及周边的1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的,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一共是140个名字,编成5个列表,每个列表28个。在名称使用上,同样是所有编号台风按这5个列表顺次命名,后一年接续前一年,第5个列表中的名字用完了就再从第1个列表开始,如此周而复始。

但是和之前JTWC的命名不同,这一回引入了一条新规则:如果一个台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或有其他特殊原因),就可以把它从这个名单中踢出去,由提出这个名字的国家或地区再提供一个替代名。就这样,从2000年起,在中国大陆的天气预报里,台风也都有名字了。

截止到2013年10月,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一共已经发布了163个台风名字,其中24个已剔除。这163个台风名字的词源五花八门,有的仍然是人名(如范斯高、韦森特),有的是神名(如龙王、电母),有的是星座名(日本提供的全都是星座名,如天兔、北冕)。

如果你还没看够刨根问底爱好者,你离答案只隔一道“果壳传送门”而已!返回对话,戳这个按钮→16行第二列的“海燕”十分不长心,中了高尔基的诅咒(误),2013年肆虐南海造成极大损失,于是次年便惨遭除名。

看到第5行第四列了吗?巨爵Koppu,由日本提供。这也是一个星座名。关于巨爵座的神话故事,你可以戳【阅读原文】来了解一下,那就不是今天的重点啦~说起来,在巨爵拒绝登陆之后,海面上还有另一个名字奇葩的台风,叫墙皮(蔷琵)……希望今年的台风季也平安度过吧。

UUID: adc5eb7d-8b51-46ef-8b57-409c4ff947c3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5/2015-10-22_台风拒绝登陆?“巨爵”这个名字原来是这样来的!.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