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诺贝尔奖科学类奖项得主共有8位学者,美国共有3位诺奖得主,日本有2位,中国有1位(屠呦呦因青蒿素的发现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加拿大、瑞典各1位。在这些诺奖得主中,有3位曾为《科学美国人》撰稿。
其中,物理学奖得主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在1999年8月号的《科学美国人》上与另外两位作者一起发表文章《探测有质量的中微子》;物理学奖得主阿瑟·B·麦克唐纳(Arthur B. McDonald)曾在2003年4月号的《科学美国人》上与另外两位作者一起发表文章《解决太阳中微子问题》;化学奖得主保罗·莫德里奇(Paul Modrich)曾在2006年6月号《科学美国人》上发表文章《Engineering Life: Building a Fab for Biology》。
作为《科学美国人》中文版,我们十分荣幸地宣布,迄今已有155位诺贝尔奖得主为《科学美国人》撰写了249篇文章。
让梶田隆章获奖的超级神冈探测器的工作完成于1998年,让阿瑟·B·麦克唐纳获奖的萨德伯里中微子天文台的工作完成于2002年,两位科学家均在成果发表的次年,就为《科学美国人》撰文,介绍自己的重大发现。《环球科学》会与《科学美国人》一样,始终关注全球重大研究,和读者一起站在科学的前沿。今天你在《环球科学》上看到的报道,它们的作者也许在若干年后也会成为诺贝尔奖得主。
下面,我们就给出几位科学家当年为《科学美国人》撰写的文章,一起重温科学史上那些激动人心的重要时刻。探测有质量的中微子来自《科学美国人》1999年8月号,撰文 爱德华·卡恩斯(Edward Kearns) 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 户塚洋二(Yoji Totsuka)。
解决太阳中微子问题来自《科学美国人》2003年4月号,撰文 亚瑟·B·麦克唐纳(Arthur B. McDonald) 乔舒亚·R·克莱因(Joshua R. Klein) 戴维·L· 沃克(David L.Wark)。
组装生命的生物工厂来自《科学美国人》2006年6月号,《环球科学》2006年7月号,撰文 生物工厂研究小组(Bio Fab Group),包括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保罗·莫德里奇(Paul Modr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