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容易会发现,在我们的文化中,颜色和情绪的联系十分紧密。举一个最近的例子,在皮克斯新推出的电影《头脑特工队》里,故事中的角色是人们的情绪,而这些角色的色调——红色是愤怒,蓝色是悲伤——让人觉得很贴切。特别是红色;论及关联和引发情绪,红色是最强有力的颜色之一。足球运动员会认为穿红衣服的对手更有实力,而且,一项研究发现穿红衣服的运动员的确更经常赢得比赛。盯着红色看似乎还能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
在处理更需要关注细节的任务时,红色能提升人们的工作表现,而蓝色和绿色则更能激发创造力。红色还是一种性感的颜色——无论男女,都认为异性穿红色的时候更加吸引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尽管这些联系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但它们是随机的武断的决定,还是来自文化之外,与我们的生理构造、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关的原因呢?我们身边的颜色并不是随机分布的;在我们体验这个世界时,我们把颜色与它们所代表的事物联系了起来。
但红色是自然界中相对少见的一种颜色。某些水果,某些时候的小部分天空,还有血液,这些是红色的。当我们感到愤怒或尴尬时,我们的脸会变得更红(但在肤色较深的人身上较不明显)。但是,这些出现在我们身边的红色事物,似乎并不足以解释为何红色具有如此多样的内涵。此外,我们有理由认为,红色的这些含义更可能来自我们的生理构造:红色意味着性,激情,还有暴力——甚至对人类之外的一些动物来说也是这样。
似乎只有哺乳动物才将红色作为表达警示和性展示的颜色;上图左为猕猴,右图为发怒的山魈。下图为箭毒蛙。另一方面,明亮与黑暗的区别是色彩中最为原始、在视觉和情感上最有力的层面。而且,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情感与亮暗的联系似乎也更为清晰。这意味着,亮和暗对人类的意义很可能既是习得的,也是演化的——也就是说,我们可能生来就对亮暗有特定的反应,并通过自然界的生存经验和文化进一步强化。
黑暗很吓人,是因为它使我们无法使用我们的主要感官——视觉。因此,与灵长类将红色作为警示色不同,黑暗通常与负面事物相联系并不是武断的。如果一种语言只有两个用来形容颜色的词,这两个词一定是亮和暗。在一项实验中,人们被要求把屏幕上闪过的单词读出声。对不道德的词汇(比如“贪婪”)来说,如果它们是黑色的,人们在念出它们时要更快一些;但如果是道德的词汇(比如“诚实”),人们会更快地念出白色的词。
这一过程发生得很快,以至于受试者根本来不及故意做出如上反应。这体现出受试者潜意识里更容易把道德和明亮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虚构作品和宗教中,光明和黑暗的运用都趋向于遵循它们与正邪的普遍联系,这也就不值得奇怪了。在不同的文化中,黑暗都与疾病、恐惧以及邪恶联系在一起;这或许来源于一直以来——至少对人类来说——晚上的世界都更加危险这一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