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5诺贝尔化学奖:没有DNA修复机制,我们每天要突变百万次

作者: 丁家琦

来源: 诺贝尔奖官网

发布日期: 2015-10-07

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了三位科学家在分子层面上解释细胞如何修复DNA并保护遗传信息的研究,他们的工作揭示了DNA修复机制的重要性,为新的癌症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花落瑞典科学家托马斯·林达尔(Tomas Lindahl)、美国科学家保罗·莫德里奇(Paul Modrich)和土耳其科学家阿齐兹·桑贾尔(Aziz Sancar),表彰他们在分子层面上解释了细胞如何修复DNA并保护遗传信息。他们的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对活细胞机能的基本认识,也为新的癌症治疗方法打开了道路。

每天人体受到的紫外线辐射、自由基和其他致癌物质都会对我们的DNA造成损伤,但哪怕没有这些外来因素的侵袭,DNA分子自身也是不稳定的。细胞的基因组每天都会产生数千处自发变化。不仅如此,细胞分裂时DNA的复制也会产生错误,而每天人体里这样的过程都会发生几百万次。

为什么经历如此动荡的DNA不会在人体内产生乱七八糟的化学现象呢?这是因为一系列分子系统能够时刻监视并修复着DNA。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正是颁给了在分子层面上研究这种DNA修复机制的三位学家。

20世纪70年代早期,科学界一直认为DNA是极其稳定的分子,但瑞典科学家托马斯·林达尔发现DNA是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的,而如果这种改变不被修复,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会存在了。他因而发现了DNA的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机制,这种机制得以防止DNA土崩瓦解。

土耳其科学家阿齐兹·桑贾尔发现了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机制,该机制帮助细胞修复紫外线对DNA产生的影响。有些人的该机制有天生缺陷,因此一旦暴露在阳光下就会得皮肤癌。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还可以用来纠正由其他诱变因素带来的缺陷。

美国科学家保罗·莫德里奇发现了细胞纠正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错误的机制。这种机制称为“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它可以将DNA复制过程中的出错频率减少到千分之一。在错配修复机制上有先天缺陷会导致一种遗传性的结肠癌。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为人类提供了对活细胞机能的基本认识,也为新的癌症治疗方法打开了道路。

UUID: 1bbcdf1a-fd9d-4b9c-9452-bee245eec66a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环球科学公众号-pdf2txt/2014-2015/2015-10-07_解读2015诺贝尔化学奖:没有DNA修复机制,我们每天要突变百万次.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2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