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的起源,有多种版本。一说源于“娇耳”,发明者乃汉代名医张仲景。东汉末年,灾害频仍,社会动荡,百姓颠沛流离,很多人身染疾病。南阳有神医名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所配药方,有药到病除、妙手回春之效。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且医德高尚,无论贫富,一视同仁,皆认真施治,深得四方百姓爱戴。相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某年,当地瘟疫盛行,蔓延扩展,几不可挡。
仲景便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活人无数。后仲景告老还乡,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多有耳朵被冻烂化脓者。于是便仿照在长沙时所用之法,命弟子在南阳东关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之日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所配之药,名“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花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给娇耳两只,汤一碗。
患者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后,病人烂耳便可治愈。
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为庆祝新年,同时庆祝烂耳康复,于是仿娇耳形状,做过年食物,并在初一早上举家而食。人们也称这种食物为“饺耳”或“饺子”,在冬至和大年初一食之,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