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实现了中国科学获诺奖零的突破。屠呦呦因发现了治疗疟疾的新型疗法而分享一半奖金。一同获奖的还有爱尔兰医学研究者William C.Campbell、日本学者Satoshi Ōmura分享另一半奖金,他们找到治疗线虫寄生虫的新疗法。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一直困扰人类几千年,并构成了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特别是,寄生虫病影响到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口,对改善人类健康和福祉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已经开发出彻底改变一些最具破坏性寄生虫病的治疗方法。
William C.Campbell和Satoshi Ōmura发现了一种新的药物阿维菌素(Avermectin),它的衍生物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River Blindness)和淋巴丝虫病(Lymphatic Filariasis),对其他寄生虫病也显示出很好的效果。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这两个发现为人类提供了战胜这些疾病的强大手段——它们每年影响数以百万计的人们——为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病患痛苦做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2011年8月22日,《知识分子》主编饶毅在其博客首先刊登对屠呦呦和张亭栋从中药中发现化学分子的成就,其后他与合作者在《中国科学》发表文章,叙述屠呦呦和张亭栋的工作,称之为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屠呦呦获诺奖对中国科学的冲击,是今天的人们不能不反思的问题。
屠呦呦做出举世公认的成就,为什么没有得到任何国内的重要认可,没有大奖、没有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荣誉称号?屠呦呦在1970年代做出重要成就,条件很差、经费有限,今天我国的经费大增,用于支持什么工作,什么人?我国的体制,在浪费钱,还是能够出现更多的重要工作?我国的文化,是在压制人,还是能够支持更多的屠呦呦、张亭栋?我们应该麻木不仁,继续浪费,还是深刻的反思、实际的改革?
我国科技界由无德、无才、无能主导的现象,是否应该得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