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讲个大家都听过的故事吧。鲁迅先生小时候在三味书屋上学,这天寿镜吾老师布置要背诵的诗文,有一句是“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迅哥儿害怕考试的时候背不出来,于是他把自己听见的某个字刻在了书桌上作为提醒。后来的事你们都知道了,他刻错了字,还受到了老师的责罚。
先生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很多年以后他寓居故都北平时,还写下了“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样的句子,来强调他认识枣这种植物。
如先生所见,枣树是帝都乃至整个华北地区最常见的果树之一,和柿树一样,都是中国北方秋季重要的视觉元素。上面的唬烂里提到的两句诗来自《诗经·豳风·七月》,暗示着枣树在这一地区悠久的栽培历史。
枣是由酸枣驯化而来的,后者是华北地区阳生山地灌丛的一个优势种。所谓“荆棘遍地”,荆指的是荆条,棘就是酸枣了。古人在创造棘和枣这两个名称的时候玩了个花样,因为酸枣是灌木而枣是乔木,所以“丛朿(ci4)为棘,重朿为棗(枣的正体)”,两个字里把主要特征和生活型都道尽了。不过枣进入西方人的视野远早于酸枣,于是先领到了物种学名 Ziziphus jujuba,属名和种加词分别来自希腊语和阿拉伯语对枣的称呼。
晚到的酸枣只好屈居变种的位置,变种加词 spinosa 是斯宾诺莎(划掉)有长刺的意思。
枣的刺是由托叶特化形成的,不同于蔷薇的皮刺和柑橘的枝刺。野生酸枣的刺令人过肉难忘,但在驯化的过程中这些刺逐渐变小了,甚至出现了完全无刺的品种。除了刺以外,之字形的枝条、基生三出脉的亮绿色椭圆形叶片都是鲜明的识别特征。枣的花很小,黄绿色,虽然不起眼,但花萼花瓣雌蕊雄蕊一应俱全。
由于有一枚肥大的花盘,整朵花是平展开的,所分泌的花蜜完全暴露在外面。不显眼的花加上容易获取的花蜜,这是典型的蝇类传粉花的特征,于是我们能在开花的枣树上看到很多苍蝇。不过枣在花蜜这件事上特别慷慨,不仅量大,而且糖浓度高达50%以上,还有香味——蜜蜂是不会放过这种优质蜜源的。
得益于靠谱的传粉者,枣的结实率很高。
加之不挑剔生长环境的优点,令枣树成为一种广泛栽培的果树,有400多个品种,比如果实特大的狗头枣、细长的马牙枣、适合鲜食的冬枣等等。酸枣果小肉薄,但别有一番野趣,爬山的时候不怕刺可以摘来尝尝。此外,由于酸枣生命力极其顽强,它也是嫁接枣树的优良砧木。我们平日里还能接触到一些名为枣,但不一定是枣的东西。
台湾青枣,是分布于南亚的枣属植物滇刺枣 Z. mauritiana 的一个大果品系,在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拐枣,是与枣同属于鼠李科的枳椇 Hovenia acerba,果子不能吃,吃的是肿胀而富含糖分的果柄,看起来略猎奇。椰枣,是棕榈科刺葵属的 Phoenix dactylifera,中东地区的重要果树。
椰枣和枣没有一毛钱关系,但由于英文名date被误译为枣而容易引起误会,常有想吃红枣的中国留学生买了一包date打开之后大呼“什么鬼”的事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单词不能死记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