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盘有什么流派嘛,不同流派之间有什么差别,每个流派是否有各自的基础理论。首先应该说明,摆盘多见于中高档的餐厅中的正餐。摆盘说流派应该还谈不上,还没有细分到这个层次,只是不同国家间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方式不同,导致了不同摆盘方式。大体上具有代表性的无外乎中餐、西餐、日餐。
西餐的摆盘方式与西餐的烹调理论有很大关系,基本上都是以汁酱+主料+配菜的形式来呈现的,而且一般酱汁、主料和配菜的加工都是分别烹调的,这样可以保证每种食材都能烹调的恰到好处,最大限度保证了每种食材的新鲜程度。日餐的摆盘的形式更接近于韩餐的升级版,各种精致的料理都分别盛装在不同的器皿里,一起在托盘中呈现。
传统中餐的摆盘形式受烹调方式的局限,大多是以主辅料一同烹炒一同出锅的形式出现,所以势必摆盘时发挥的余地十分有限,早年间多是以跟菜品毫不相干的各种颜色萝卜雕刻为主,这种摆盘方式目前基本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了。现代中餐大量借鉴了西餐的烹调理论,衍生出了融化菜的概念。
要让菜肴看起来更加立体有层次,无论冷菜热菜都不要平平的趴在盘子里,尽量堆得高一些,并且让所有的食材都能够被清晰的看到,不同的食材因为颜色、形状、质地的差异,在盘子中呈现的同时就已经其到了装饰的作用。注意此消彼长,菜品本身比较繁复、颜色鲜艳,就要选择形状简洁颜色素雅的盛器。菜品本身比较寡淡、颜色单一,就可以选择形式感强一些、造型独特的器皿。
避免喧宾夺主,摆盘的配饰首先最好与菜品有或多或少的关联,这样看起来才比较和谐不突兀。其次不能抢了菜品本身的风头,因此配饰注意不要过多、过大、过于复杂、过于鲜艳,适度装点。宁少勿多,盛装的时候菜品不要装的过多过满,适当的“留白”很重要,不用夸张到少而精的地步,但是满满的一大盘毫无美感可言的食物总是会给人一种廉价感。
从理论上来说,冷热餐的摆盘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都是以所有食材放在一起混合调味后再装盘的呈现方式,只是在配饰的选择上,热菜需要搭配一些保温的食材或器皿,而冷菜适合搭配给人视觉感受更清爽的食材或配饰。以家庭料理来说,因为家里条件的限制,不太可能特意因为摆盘来单独采购一部分食材或配饰,所以器皿的选择、菜品的原有色泽与盛装的方式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首先选择不同形状的盘子,可以不同程度的给菜品加分,一般家庭的盘子通常是圆形的,如果选购一些方形的或长方形的盘子,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效果。其次盘子的颜色与花纹也很重要,有些颜色鲜艳、花纹繁复的碗盘单独来看十分美观,但这类器皿用来盛装食物却未必适合,摆盘的原则在于要让器皿和配饰为菜品加分,而不是过分抢了菜品的风头,所以以不变应万变的浅色单色碗盘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烹调过程中,对于荤素搭配的菜肴,要尽量保持所有食材的原有色泽,不要让浓重的酱油色毁了一整盘菜,至于红烧的纯肉类菜品,红亮的色泽才是其卖点,“高端黑”在这里并不适用。摆盘只是为了给最后的成菜加分,但如果菜品本身就不够美观,再好的摆盘也是枉然,所以基础的厨艺水平才是一切的根基。
我觉得摆盘跟有钱与否没有必然联系,的确高端餐饮的摆盘都很用心,价格都不低,但是如果有类似的爱好和兴趣,依然可以自己动手在家操练,历练一下自己的审美和动手能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摆法影响点餐率那简直是一定的,摆盘的意义就在于提升菜品的美观度,以达到刺激视觉,提升进食欲望的目的。但是摆法的难易程度也直接关系到菜品的出餐速度与人工成本,摆盘配饰材料的选择又与菜品的成本密不可分。
适度装点,达到各方面的平衡才是关键。约定俗成的标准并没有,但是大体上的原则还是可以遵循的,即便是最顶级的食材,两种毫不相关的食物或配饰也不要放在一起,不要简单粗暴的臆想1+1的结果肯定等于或大于2,往往结果在内行眼中,等于二的只能是你自己。首先要明确这种高端感的由来——少而精,大白盘子一丢丢食物,只满足了少的概念,这一丢丢食物还要做的足够精致足够美观,才能达到这种高端感。
如果非要追求这种大白盘子一丢丢食物的高端感,解决方法只有两个:去买一个大盘子,同比例缩小,把食物做少做小。西餐的餐厅中有一个很好的细节习惯可以借鉴,盛菜前,盛装冷菜的盘子提前放冰箱冰一下,盛热菜的盘子提前放微波炉中热一下。这样可以很好的起到保温的效果,而不会令常温的盘子快速的吸收了来自食物的温度。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首先要将食物做漂亮,否则肯定是怎么摆都不好看。
蓝绿色的紫薯粥,这不是摆的问题了,这是水的问题,没猜错的话,肯定用的是自来水,用纯净水试试吧亲。煮香蕉还能摆吗?如果是用牛奶或椰汁煮的不烂还能摆,那就煮之前对半剖开,再从中间斜刀切开,角度越斜越好,然后煮好两两搭一下,上面再撒点烤上色的椰丝就好了,味道不会差。如果煮烂了,就干脆搅拌成鸡汁土豆泥的即视感就好了。
晒就要在最新鲜的时候晒,尽量在自然光充足的条件下晒,光线暗淡、偏色的光源晒不出好食物,自己看了都不想吃的食物就不要强晒了,自己偷偷倒掉就得了,当什么都没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