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儿的柿子红咯!鸟来了,你来了吗?比起苹果,香蕉,西柚这些或者是外籍血统,或者是异域留学归来的水果来说,柿子Diospyros kaki可是不折不扣的中华本土产品。早在公元前八千年,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采集这些果子了,在浙江省浦江上山的遗址中就出土了柿子核,足见这种水果的食用历史之悠久。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全世界的柿属植物大约有5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
我国拥有的柿属植物有57种,6变种,1变型,1栽培种,黄河南北,北至辽宁,南至广东、广西和云南,各地都有,主要分布于西南部至东南部。这一个广泛的栽培种就是柿子!从春秋时期开始,人们就开始有意识地驯化野生的柿子树了。当然,这个时候的柿子树栽培技术还比较落后,仅限于帝王赏玩。
也不知道是当时的食物确实匮乏,还是帝王着实好柿子这口,很多国君对柿子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比如梁简文帝就曾经称赞柿子,“甘清玉露,味重金液”。《礼记·内则》中则记载了柿子作为31国国君标准饮食的规定,足见柿子的重要性。在很长时间里,柿子都是作为国君的食物和赏玩品存在的。一方面是好的品种不易获得,另外靠种子来种柿子的效率也不高。
再加上,很多柿子本身还有雌雄异株的习性,你永远不知道种出的那棵柿子树是能结出柿子的柿子母树(尽管有些柿子,只要雌花就能结果实,比如眉县牛心柿,磨盘柿),还是只开花不结果的雄树。优良品种之所以能够大规模推广,还是靠嫁接的方式。在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中给出了柿子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柿,有小者栽之;无者,取枝于软枣根上插之,如插梨法。
”简单来说,就是有小苗栽小苗,没有小苗的情况下就把枝条嫁接到软枣(君迁子)的根上面。看来在南北朝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柿子树的嫁接技术,并让优良品种的性状得以推广,到今天我们才能吃到这样美味的大柿子。实际情况是,几乎所有优良的木本植物水果都依赖于嫁接技术的发展,如果没有嫁接植物我们就很难吃到好吃的苹果,梨子,橘子和樱桃。
可以说嫁接技术彻底改变了柿子的命运,让他们从庭院赏玩的花木变成了真正大规模的繁殖的果树。不过,柿子仍然面临着另一个大问题,就是它们天生的涩味儿。柿子的涩味儿来源于其中的单宁,这些物质可以让我们胃液中的蛋白质凝结,产生胃石。所以空腹吃柿子和吃涩味儿十足的柿子都是需要避免的。
顺便提一下,九月初的时候,我们果壳网全国美食之旅小分队来到西双版纳,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柿子——异色柿(Diospyros blancoi)。这种柿子原产于我国台湾,特点是红色的表皮毛茸茸的。但风味儿很独特,混合了榴莲和山竹的风味,口感也极像榴莲。可能是因为产量不高,所以我们在市面上还没有碰到这种水果。后院儿的柿子红咯!鸟来了,你来了吗?嗯……有没有突然想吃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