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自然界的声响,欣赏形形色色的音乐,聆听父母的叮咛与师长的教诲——耳朵的贡献之大不言而喻。然而,你知道这方寸之地的种种玄机吗?
骨头是人体构件之一,随处都有它的存在。说它能承受全身重量,或参与运动,你都会欣然点头。如果说骨头能“听”声音呢?你很可能就会摆手或摇头了。可事实就是如此,骨头,还是体内最小的骨头,挑起了听觉的“大梁”。这块骨头叫作镫骨,藏在中耳内,为你的听觉大业默默贡献一生。
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显露于外的叫耳廓(外耳),如同敞开的一扇大门,接纳声音。声音振动鼓膜,转化成震动波,经过3块小骨头(中耳)传至耳蜗(内耳),产生神经信号传人大脑,人就听见声音了。而3块小骨头除锤骨与砧骨外,就是镫骨了,可见人在听声音的过程中,镫骨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医学上称为听小骨。
论大小,镫骨最不起眼,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却在听觉生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要注意保护它。如果3块听骨中的任意1块发生病变,就会累及声音的传导,导致听力障碍,严重者可引起失聪,医学上叫作传导性耳聋。
可对镫骨构成威胁的因素很多,如高强度噪音、外伤等,但最多见的还是一种炎症性疾患,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急性中耳炎。
一旦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而转为慢性,就会造成鼓膜穿孔,株连听小骨,或者与中耳内壁粘连,或者造成镫骨固定,使砧镫关节失去活动能力,听力减退便成必然。
为避此祸,无论男女老幼都要重视对中耳炎的防范,如平时不要随意掏耳朵,游泳时耳朵进水应及时排出,积极预防和治疗咽炎和鼻炎(因为咽部与耳部之间有一条通道——耳咽管,咽部的炎症容易经这条通道侵入内耳,伤及听小骨),同时加强锻炼身体,提高抗病力,拒感冒于体外,则镫骨幸甚,耳朵幸甚!
一个健康人的耳朵能分辨多达40万种不同的声响,但这种分辨能力与性别、年龄有关。比较起来,男性比女性的耳朵更灵敏。
为论证这一结论,美国学者对部分男女进行了声音辨别测试,要求受试者辨识从各个方向传来的普通声音。结果男性抢先辨别出了60%的声音,女性只在28%的声音辨别测试中拔得头筹,其余12%的测试男女打了平手。再以家居声响为例,一般认为女性从事更多的打扫卫生等家务活,应当对来自家庭的声音更为敏感,实际测试结果并非如此。
只有16%的女性辨别出了冲马桶的声音,而有40%的男性立即听出了这种声音;有20%的男性能听出锅碗瓢盆的撞击声,而在女性中这一比例仅有4%;有94%的男性能听出吸尘器的声音,却只有75%的女性辨别出了这种嗡嗡声。另外,在环绕立体声辨别方面,同样是男优于女。
测试还显示,年龄是又一个影响因素。如辨识关门声,38%的10多岁少年立即听出了这种声响,而在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只有17%辨别出了这种声音。这表明,人随着年龄增长的生理性老化,也是听力衰减的一个原因。
假如你想对情人悄悄说几句话,是对着他(或她)的左耳说呢,还是右耳说?如果是前者,你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美国的西姆教授道出了个中的奥秘:无论男女,与右耳相比较,左耳更喜欢甜言蜜语,听到的情话最容易令人动心。因为人的左耳是由右半脑控制的,而右半脑恰恰就是负责处理情感的优势半脑,同时,左耳对声音刺激的反应更灵敏,甚至包括音乐的和弦及曲调。
不过,如果你要想对方牢牢记住你说的话,则应反其道而行之,对着对方的右耳说。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人用右耳听的话比用左耳记得要牢。右耳听到的信息汇入左半脑,而左半脑比右半脑更具记忆优势,这种优势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得到强化。看来,听不同的话用不同的耳朵,不失为一个生活小窍门。
耳朵大些好呢,还是小一点好?这个有趣的问题,如今有了答案。
俄罗斯科学家一语惊天下:人的创造能力与其耳朵大小有关,那些长有一双大耳朵的人应该感到自豪与幸运。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一个人的两只耳朵大小并不相等,而是存在着差别的。尽管这种差别只有2~3毫米,但它足以能判断其大脑哪个部位最发达,进而作为观察儿童天赋所在的根据。俄罗斯的研究者穆斯塔芬分析说:那些右耳朵特别长的人将在精密科学(如数学与物理)方面取得成就,而左耳朵大的人将会在人文科学方面有所作为。
对于成年人而言,耳朵大的人寿命可能更长些,“耳大有福”的说法不仅流行于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欧美等西方国家也有流传。比如古代英语中,耳大就是“贵人”的意思。佛祖释迦牟尼的“福相”之一也是“耳垂达肩”。长寿者的耳朵之所以比一般人要大,与耳朵的特殊性有关。
原来,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一样,虽然全身肢体与内脏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但到了成年后都停止了生长,唯有耳朵例外,耳朵的生长就会造成耳垂长度的增加,故长寿者的耳朵看上去更大一些。当然,耳大者是否一定能够长寿,目前还没有找到科学依据。
在生活中,经常可听到为人妻子的抱怨,说丈夫不愿听她唠叨。其实这是冤枉丈夫了。实际上,对于妻子的话,多数情况下丈夫不是不愿听,而是“听”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应该得到谅解。
这绝非笔者为男人找借口,而是英国科学家的科研结论。英国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男性接受女性声音要难于接受其他男性的声音。资料显示,男性对女性声音的接收,主要是通过大脑中接收音乐讯号的部分来完成的,其接受与解读机制比对其他男声要复杂得多。其中主要原因是,男女在声带与喉咙的大小及形状方面存在差异。
另外,女性声音更具有天然的“情绪”,故男性模仿女声比女性模仿男声更显得“惟妙惟肖”,也更容易“混淆视听”。京剧大师梅兰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