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爪龙:我有特别的防滑技巧!放下大爪!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5-09-29

中国科学家在四川发现恐爪龙类恐龙的新行走方式,揭示了恐爪龙在湿润黏滑地面上放下第二趾以防止滑倒的独特防滑技巧。这一发现对研究鸟足的演化有重要帮助。

日前,以中国科学家为首的研究团队宣称,他们在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境发现了一批奇特的恐龙足迹,从而揭开了恐爪龙类恐龙一种新的行走方式,该成果刊发于该期的《远古世界》学术期刊上。此外,该发现还被提名为探索频道2015年度古生物的百大发现之一。

喜德化石点由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在进行区域调查时发现,足迹所在的地层形成自白垩纪早期,距今至少已经有1亿年的历史。据该项目的带头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介绍,此次共发现足迹化石仅15个,其中3个为食草恐龙所留,12个为食肉恐龙所留,但却令人惊喜的发现了5个可以确定为恐爪龙类留下的脚印。

恐爪龙类中最著名的角色是好莱坞电影《侏罗纪公园》系列中的伶盗龙(迅猛龙),具有强大的掠食能力。论文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资深恐龙专家,果壳网科学顾问徐星研究员说,恐爪龙类包括了驰龙类和伤齿龙类,它们是非常聪明且高效的掠杀者,其最明显的特征是脚上的第II趾上生有一个巨大的“杀手爪”,这是它们击杀猎物的重要武器。

为了保持爪子的锋利,同时也保持安静,猫猫们会把爪尖缩起来用肉垫走路。恐爪龙没有这种技巧,它们很可能是把锋利的大爪翘起来走路的。然而此次,古生物学家们却有了惊奇的发现。在喜德足迹化石点,首先被鉴定出来两趾型的恐爪龙类足迹,其形态学特征表明其可以归入伶盗龙足迹,但还有几个足迹与伶盗龙足迹非常相似,但却是奇怪的三趾型。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奇怪的足迹很可能是伶盗龙足迹造迹者在当时放下了一直抬起的第二趾。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造迹者走过的地方过于湿润黏滑,它们不得不放下大爪,利用爪子来固定身体,防止滑倒。这说明恐爪龙的第二趾趾关节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而且还能在某种程度上辅助行走,这是以往所不了解的。

由于恐爪龙类和鸟类的关系极其密切,近年来古生物学家对其关注较多。权威恐龙足迹学家马丁·洛克利表示,它们身上长满了羽毛,而原来那些光溜溜的复原形象是错误的,对它们的研究能够揭示出更多从恐龙演化到鸟类的信息,这次的发现应该对研究鸟足的演化也有帮助。

研究人员将此次发现的新类型恐爪龙类足迹命名为张氏伶盗龙足迹,其种名张氏赠与我国优秀地质学家张建平教授,对他在古遗迹学和地质公园领域的诸多成果致敬。张建平教授同时也是果壳网科的科学顾问。

UUID: c061bf88-f8eb-47b9-8dcb-0a4a50bed522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5/2015-09-29_恐爪龙:我有特别的防滑技巧!放下大爪!.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