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羹,这种带着淡淡甜味的零食,由从海藻中提取出来的琼脂,加上红豆、砂糖等原料熬制而成,晾凉之后就成为果冻状,然后再切成块出售。听上去跟羊没有什么关系。那么羊羹这名字是怎么回事呢?
在很久以前,中国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发现,把羊肉、羊肝放在滚锅里煮烂,汤汁冷却后会变成半凝固的“肉冻”,不仅保留了羊肉的口感,味道鲜美,而且吃了之后非常耐饿,如此实在又美味的点心,自然成为寒冷的塞外生活的必备。于是,羊肉、羊肝汤羹做成的点心,被牧民们命名为“羊肝饼”,作为茶点和下酒菜在草原上流传开来。这很可能便是羊羹最初的版本了。
随着塞外和中原的交流,“羊肝饼”传入汉族地区。唐朝时,日本派了好几批“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其中一些公派留学生就看上了“羊肝饼”,回国时,他们把点心连同做法一并带回。终于,日本人民也能吃上香喷喷的“羊肝饼”了。当然,羊肉在日本不是普通人能消费得起的,所以来自天朝的“羊肝饼”在日本诸岛无比珍贵。
当日本全国上下翘首企盼能吃一口“羊肝饼”之时,有一群人却很郁闷。他们就是日本的僧人,因为佛教戒律不能食荤腥,再有钱、有地位的寺庙也无福消受。怎么办?绝对不能让“羊肝饼”成为传说!在美食的激励下,僧人们用红豆和小麦粉代替羊肉、羊肝烹煮,做出了改良版的“羊肝饼”,虽然口味差很多,但好歹能切成方块,跟“羊肝饼”的外形也没差太多。没有羊肉和羊肝,就不能再叫“羊肝饼”了。僧人们就给它取名为“羊羹”。
现在流传的羊羹版本,是由古代日本僧人改良的。羊羹一出,正好解决了岛国人吃“羊肝饼”难的困扰。人们开始专注于羊羹的研究。从最初的红豆羊羹,又逐渐增加了很多不同味道,像加入栗子的栗羊羹,柿子做成的柿羊羹,极具日本特色的樱花羊羹和抹茶羊羹等等。在相当长时间里,一说起日本的茶点,第一个被提到的就是羊羹。
四五百年后,至少在明清时期,清新恬淡的“日版羊羹”又重回故土。奇怪,分明是香甜的红豆栗子糕,又没有羊肉,怎么叫羊羹呢?不过还挺好吃的。改头换面的羊羹被国人当成日本特产争相购买,却很少有人知道它曾源于盛唐风物。多亏了美食历史的研究者们,我们才恍然大悟,羊羹原来是“海归”。中华美食的伟大,在于兼收并蓄,很快,羊羹就成了北京和天津的特色小吃。
如今国内市面上的羊羹,是纯粹的素食甜品。
现在的羊羹个头不大,一般是长方形的小块,独立包装便于携带,吃起来也很方便。口味也特别丰富,除了传统的红豆栗子羊羹。还有用各种水果、干果做的,像金桔羊羹、桃子羊羹、山楂羊羹、红枣羊羹、酸枣羊羹、银杏羊羹、核桃羊羹等等。葡萄酒羊羹属于比较另类的,浓郁的酒香加上红豆的甜香,味道非常独特。最具有中国特色当属茶叶羊羹,包括红茶和绿茶两种口味,甜中略带茶香,充满清新淡雅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