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12-24个月大的幼儿已能对亲社会/反社会情境做出不同反应,而这种反应深受父母的正义观影响。这项研究是由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教授Jean Decety领头,发表在最新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报(Proceedings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它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幼儿道德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在这个研究中,73个幼儿观看了一段亲社会(比如与人分享,帮助别人)和一段反社会(比如打人、推人)的动画,在这个过程中,研究人员记录下他们的眼动以及脑电信号。看完动画后,研究人员向孩子们展示了动画中出现过的亲社会角色公仔和反社会角色公仔,然后记录下他们会挑选哪个公仔。接着,孩子们做了一个“分享”游戏。
孩子们的父母则填写了一些问卷,用以测量他们自己以及孩子的共情倾向以及对于正义的敏感度。结果发现,所有的孩子对于亲社会动画的脑电反应强于反社会动画,而眼动的测量结果显示,孩子们在观看动画时,对于“好”角色的注意多于“坏”角色。这说明1到2岁的幼儿已经能够分辨亲社会和反社会行为。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1到2岁的孩子在区分亲社会/反社会之间的差别上已经出现了显著的个体间差异,而这种差别能够预测他们到底会选择亲社会的还是反社会的公仔。那些对亲社会/反社会动画产生明显脑电反应差异的孩子会选择亲社会公仔,也就是说那些有更强是非观的孩子更喜欢亲社会公仔。
最后,这些幼儿的反应差异与父母对正义的敏感度有关。同时,父母的认知共情也影响幼儿是否愿意与别人分享的倾向。“这些新奇的发现能够推动对于亲子间价值观传递的研究。这种价值观的传递可能有生理的,或者社会环境方面的基础。”作者们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