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园里看到鸭子或麻雀,常有一股想要拿东西喂它们的冲动。与动物亲切互动能带给我们温馨感受,但是,任意投喂野生动物真的是在爱它们吗?如果是在爱它们,为什么许多国家公园和动物园,常常都会见到“请勿投喂野生动物”的警示板呢?
事实上,人为投喂虽然可以让野生动物获得暂时性的温饱,但是长时间下来,一是污染环境,二是对野生动物的行为、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野生动物一旦变得偏好接受人为投喂,虽然不至于完全使丧失在野外觅食的能力,但是可能因此将低对人类的警戒程度。如果投喂的地点处于遮蔽不足,视野开阔的环境,则会提高野生动物被天敌捕食的风险。
更有甚者,容易产生印痕(imprinting)的野生动物,如雁鸭和鹤类,在幼年期很容易受到人为投喂的影响,而变得过度依赖人为饲养,甚至可能导致无法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因此,有些复育中心在照护救伤动物时,必须伪装成亲鸟的样子,以免这些鸟类产生印痕现象。
如果以人类的加工食品投喂野生动物,其中油、盐、糖的含量往往相当高,容易使野生动物的胆固醇过高,且缺乏足够维生素及矿物质。接受人为投喂比起到野外觅食狩猎还要轻松许多,野生动物因此缺乏运动,进而影响健康。
人为投喂并非全然都是坏事,对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而言,透过人为补充食物资源以提升其族群量及生产力,是野生动物经营管理及保育中的重要策略之一。但是,这样的策略都是在事前对其食性、繁殖行为、栖地偏好等基础生活史资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经过审慎评估之后,才成为有效的保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