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燕像一道流星,飞舞在城市上空。它拥有着全世界鸟类中顶尖的飞行速度,却不敢轻易着陆。在城市中,它最喜欢伴随古建筑而居,可如今,却几乎落得无家可归。
夏季,每天清晨和黄昏时分,在一些老街区的古建筑周围,常能看到一群群状如弯月的灰黑色小鸟急速飞行,并伴随着有些刺耳的“嘶——嘶”叫声。它们身形有些像燕子,但要稍大些。除了嘶嘶声,最突出的就是它那惊人的飞行速度。如果它从身前三五米的地方飞过,那感觉着实像一颗不受空气阻力束缚、始终在加速的子弹。
这种鸟叫楼燕,羽色并不华丽,甚至有些土气,不过凭借出众的飞行速度,足以让见过它的人印象深刻。
而它的英文名“Common Swift”中,“swift”一词正是迅速、快捷的意思。有研究表明,它们水平飞行的最快速度可达170公里/小时,俯冲时更是超过了200公里/小时,而普通的鸽子能飞到90公里/小时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楼燕依靠这种速度,在空中捕捉飞行的昆虫易如反掌。不过速度太快有时也会遇到麻烦:对于经验不足的年轻楼燕,偶尔也会发生因飞行中来不及转弯而撞墙身亡的事件。
楼燕又叫普通雨燕、北京雨燕等,虽名燕,却和我们常说的燕子没有太大关系,只是身形有些相似而已。鸟类分类学中,楼燕属雨燕目,倒是和蜂鸟亲缘关系更紧密。而我们平时所说的燕子,多指家燕,属雀形目。如果能够近距离仔细看,就会发现此两者的羽色区别很明显:楼燕浑身灰褐色;而家燕背部蓝黑色,腹部白色,如果离得再近些,还能看到家燕喉胸部有一块红色。
如果说鸟类是动物界中的天空一族,那楼燕可算是这一族中的极端者了。
除了繁殖期里孵卵育雏需要降落,其余时间,它吃喝拉撒睡全部在空中搞定。幼年楼燕出窝后,要经2~3年才能参与繁殖,这期间,它们就过着漫天飘泊的生活。这种习性,跟楼燕形状特殊的脚爪有极大关系。大多数鸟类的脚趾3前1后,而楼燕四个脚趾全部朝前,且非常短小。这使得它无法抓握树干,也不能在地面上顺利行走,只适合攀附在岩石或屋檐上。
因为脚趾弱小,楼燕也无法像其他鸟一样,在起飞的时候产生足够的蹬力,楼燕只能靠一种特殊的“跳崖”方式完成起飞动作——先让自己从高处跌落下来,在下降过程中迅速再扇翅升空。
大名鼎鼎的滋补品燕窝,就是某些种类的雨燕用唾液所做的巢。楼燕作为雨燕的一种,也会用自己的唾液做巢,但因为据说没什么营养,杂质又多,所以没人采摘。尽管如此,它们如今在城市里的生存环境也不容乐观。
前文曾说过,楼燕的起飞技能和它超群的飞行速度相比,实在不相称。受这种起飞模式限制,在城市中,楼燕偏好于将巢建在古建筑檐下的孔隙中。因为这些老屋的房檐距地面较高,可以给楼燕提供充分的起飞空间,而且檐下遮荫蔽雨,还有非常合适的“孔洞”结构,这正是楼燕做巢所需要的。
驰骋于广阔天空固然逍遥自在,但总免不了遇上倒霉的天气。楼燕常驻蓝天的独特生活方式,受天气制约非常明显,连日阴雨就足以使得它觅食困难。
成年楼燕可以凭借高超的飞行本领飞出云雨笼罩的地方,而呆在巢中的幼鸟,只能和阴雨饥饿作伴。好在楼燕有种特殊方式熬过不利天气:面对低温和饥饿,幼鸟会降低体温,减少代谢,进入一种近乎休眠的状态,忍耐几天不成问题。而成鸟在遇到气温极端骤变而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比如寒流突至,有时也会选择这一看似消极的方式挺过去,等到气温转暖再恢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