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历史的玻璃箱子

作者: 博物

来源: 博物微信推送

发布日期: 2015-08-24

华德箱的发明使得植物能够被成功引种到异国他乡,尤其是在19世纪,这一技术对于全球植物分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华德箱,许多植物如茶树、橡胶树、金鸡纳树等被成功移植,改变了全球的农业和经济格局。

原产中国的茶树,在印度成了重要作物;来自南美的橡胶树,却在东南亚大片种植;来自热带雨林的兰花,在维多利亚时代欧洲土豪们的花园中绽放……从19世纪起,植物“移民”越发普遍,这离不开一个发明:华德箱。把植物引种到异国他乡,古已有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多数谷物、蔬菜和果树,大多都来自世界各地,只有少数几种是土生土长的。比如小麦和西瓜在中国古代就已栽种,却都是从西亚传入的。

古人运输植物,当然是用最简单的办法——带种子。许多农作物的种子体积小、重量轻,又能维持长时间休眠。哪怕经过数年颠簸,到达目的地之后种下去,也能发芽生长。然而并不是所有植物,都有这么吃苦耐劳的种子。比如茶树在中国经过长期栽培,直接播种种子的话,成活率远不如栽种幼苗。而且在19世纪中期蒸汽船投入海运之前,帆船远渡重洋动辄需要数月乃至一两年,一些娇贵的热带植物种子忍耐不了海上的潮湿、高盐和温度变化。

因此在19世纪之前,英、法、荷等列强虽然拥有大片殖民地,但对于热带植物产品往往只能“就地取材”。除了甘蔗、棉花等少数,很难把一个大洲的经济作物移栽到另一个大洲去。谁曾想到,一位名叫纳撒尼尔·华德(Nathaniel Ward,1791~1868)的植物收藏家,解决了这个难题。华德博士住在伦敦,由于当时伦敦雾霾严重(工业革命闹的),空气质量太差,很多珍贵植物都长不好。

有一次,他发现自己放蚕茧的玻璃瓶里,有一些蕨类和草发了芽——可是里面明明只有一点点土,也没有浇水。华德博士意识到,自己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于是找来木匠朋友帮他用木头、玻璃制作了一个箱子,从1833年夏天开始,试着在里面栽种植物。九年后,他在自己的书里公布了这个发现。

华德箱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用玻璃制造一个密闭空间,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呼出来,在玻璃内壁上凝结,再重新进入土壤,形成水循环;植物透过玻璃仍然能进行光合作用,获得自身呼吸所需的氧气。哪怕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植物的新陈代谢也会变得缓慢,虽然会枝叶发黄打蔫,但不容易死掉。也就是说,华德箱就是个小小的微生态,在一定时间内无需人工照料,也能保证里面的植物存活。

只要不在船上把箱子摔碎,就能把植物长途海运过去。为什么在华德博士之前,没人想到这种东西呢?原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原理,是在1864年才发现的——在华德箱发明的时候,科学家们还不清楚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而且制作大块透明玻璃的工艺,也是19世纪伴随着工业革命,才开始兴起的新技术。至于植物生长需要土壤中的氮磷钾这种事情,也是后来才发现的。

制作华德箱的方法公布后,很快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注意——那时的植物学家、以及搜集植物的“植物猎人”们,也往往“学以致用”,总是想把大自然的造物用来给人类使唤,而英国正是当时殖民地最多、博物学最发达的国家。1848年,一位名叫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的植物猎人,受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潜入中国搜集茶种。

人如其名,这位“Fortune”老兄曾于1843年来过中国一次,3年间遭遇过台风、土匪和暴徒袭击,多次大难不死,还成功带回了120种植物标本,幸运值颇高。原因之一在于福琼适应能力极强:他进入中国后,很快学会了中文,而且剃发留辫、穿中式服装,别人都没发现他是洋人。

1848年,福琼再次受命来华,经印度、香港进入中国大陆,潜入安徽、福建等地的产茶山区,并用华德箱把搜集到的一批批茶树苗、茶树种子运出了中国。这些树苗和种子被种在英属印度殖民地的种植园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曾经被中国垄断几个世纪的茶叶,就这样被英国人盗走了!到1890年,英国本土茶叶市场90%的份额,都来自种植在印度的茶叶。

尽管印度茶叶的品质不如中国那些精品茶,但价格便宜量又足(加上欧美人对茶叶质量要求不高……),终于成了市场赢家。此后100多年,印度的茶叶产量一直高过中国,直到21世纪才被中国赶超。而影响茶叶生产格局的幕后推手,正是小小的华德箱。印度著名的“阿萨姆红茶”,其实茶种来自中国福建,是19世纪的“植物猎人”罗伯特·福琼在中国搜集后,装在华德箱里运到印度的。

正版图片库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棕榈温室,建于1848年。19世纪后期,许多热带植物的幼苗在原产地被装进华德箱、运到英国本土,再经过邱园的培育和研究后运往大英帝国的其他殖民地栽种。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除了茶树以外,华德箱还有不少战绩:原产巴西的橡胶树,在发明了硫化法之后使用量大增,1860年时橡胶一度等价于白银!

1876年后,1900多棵橡胶树苗被装进华德箱,从巴西运到伦敦的皇家植物园(邱园)进行育种,再被送到新加坡、牙买加、澳大利亚和西非等地。其中22株移栽到新加坡的橡胶苗,繁衍得最好,种植范围也扩散到整个马来半岛以及斯里兰卡。到1930年,全世界一半的橡胶产量都来自马来半岛。橡胶树的南美老乡金鸡纳树,也通过华德箱被送到邱园栽种,再运到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

从金鸡纳树的树皮中提取的奎宁,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为19世纪末欧洲人殖民非洲立下了汗马功劳。香蕉、可可、观赏棕榈和多种热带珍稀花卉,也是通过华德箱移栽到世界各地的。在华德箱的基础上,人们还发明了玻璃水族箱,在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上首次亮相。从19世纪后期开始,用玻璃箱饲养淡水、海水鱼类的水族馆如雨后春笋,在欧美各国纷纷出现。另外,今天的苔藓瓶,也跟华德箱用的是相同原理。

UUID: d8cc760e-0875-4557-925c-bce526044e7e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14-2015年/2015-08-24_影响历史的玻璃箱子.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