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季的夜晚,当我们抬头望向天空,有时会看到三颗明亮的恒星组成了一个接近直角三角形的大三角。如果是在晴天,月亮还没升起来,附近又没有太多的城市灯光,你会看到这个三角形正好跨在了银河的上面。这个三角就是著名的“夏季大三角”。而它的三个顶点,最暗的一颗是天鹅座的最亮星天津四,另外的两颗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又称牛郎星)。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称呼,它们分别叫“织女一”和“河鼓二”。
织女和牛郎的传说在历史上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早在《诗经·小雅·大东》中,织女一和河鼓二两颗亮星就几乎是被并举的。最晚到了秦代,“牵牛”和“织女”就已经有了与家庭破裂的悲剧有关的传说。在汉代,这则传说继续流传、演进,变得与我们熟悉的版本越来越像。汉魏时期产生了一大批关于牛女爱情的著名的文学作品。
到了南北朝时期,织女和牛郎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
庾肩吾的《七夕》诗记录了这个传说发展的一个重大进展:“倩语雕陵鹊,填河未可飞。”这里终于出现了我们熟悉的鹊的形象。关于鹊桥传说,还有一个有趣的观点。有许多现代的人类学家依据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擅长结巢的“鹊”多与家庭有关;在许多民族的民间传说中,“桥”经常有男性生殖器的寓意;各地的“走桥”风俗多有祈子之意,提出,鹊桥这一意象本身也与生殖直接有关。
对于当代读者而言,我们熟悉的牛女传说的版本中最难让人接受的,莫过于牛郎偷窥织女洗澡时偷窃了她的衣服,于是织女就和牛郎产生了真爱的情节。这样的传说中,牛郎没有任何吸引女性的特质,仅仅因为看了织女的身体,织女就要自愿地和他在一起。在我们刚才谈过的牛女传说的早期版本中,我们并没有找到这个情节的证据。事实上,这个情节并不是牛女传说自发产生的,而是从神话学上比较著名的“天鹅处女母题”的神话中引借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