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屑有两个特点:一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调查表明在进入青春期时,有接近一半人会出现头皮屑增多;二是有巨大的商业空间——只要看看电视广告、超市货架,就会知道“去屑”这个市场有多大。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22届世界皮肤科大会上,果壳网采访了上海市皮肤科医院副院长王学民教授,以及宝洁公司科学家、瑞士巴赛尔大学博士雷内•拉斯特(Rene Rust),对于关于头皮屑流传甚广的传言,他们代表相关学术界,给出了更为严谨可信的观点。
误区一:食物中的“发物”会加重头皮屑。中国民间饮食中向来有“发物”的说法。很多食物,例如羊肉、葱、韭菜等都被列为“发物”。
很多人认为头皮屑会受到“发物”的影响,似乎吃了“发物”,头皮屑就会“发作”、“发展”得更加严重,这还真是让喜欢吃大葱韭菜的人“发愁”呀。对这个问题,王学民曾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他发现“发物”这个词是对许多不同机理、不同领域的刺激源的笼统的称呼。
有一些“发物”是过敏原,会导致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另一些则可能是通过味觉刺激等(例如一些“辛辣”的食物)让人产生瘙痒感,从而去搔抓,而搔抓的物理刺激才是使症状加重的直接原因。显然,把这些刺激源一概论之为“发物”是不合适的。王学民说,像“发物”等中国传统医学的观点,很多属于经验的总结,需要现代医学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可以善加利用。事实上,目前并没有研究证实食物对头皮屑会有直接的影响。
拉斯特认为,从头皮屑的发作机理上来看,真菌才是根源:真菌的过度生长刺激了头皮细胞,产生大量不成熟的角质细胞,聚集脱落成为头皮屑。真菌的生长依赖于头皮细胞分泌的油脂,而非其它养分。从这个原理来看,认为某些食物对头皮屑会产生影响,并没有科学依据。
误区二:头皮屑可以用偏方治愈。老辈常说“偏方治大病”。头皮屑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针对它的偏方也是俯拾即是。
“用阿司匹林兑水洗头”,“吃‘碱性’的食物”,“陈醋洗头”等各种说法遍布网络。而上海等地民间也曾流传用“刨花水”(以榆木刨花浸泡后的水涂抹头发)进行头发的养护、去屑。这些方法真的管用吗?王学民认为,尽管有些偏方在某些患者身上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需要具备疗效的稳定性和治疗过程的规范性。而偏方在这方面还缺乏透彻的研究和了解。
只有经过严格的科学研究,找到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之后,偏方才能得到科学的支持,也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在头皮屑的问题上,正如前面所说,医学界认同“真菌是导致头皮屑的病因”。一种治疗方法如果不是对症地从抗真菌着手,它的效果就很值得怀疑。很多头皮屑偏方都涉及用一些奇怪的东西洗头,而洗头本身就可以洗去一部分真菌和油脂,所以即使可能会短暂地表现出“疗效”,但效果不持久,也比不上具有抗真菌功能的去屑洗发剂。
误区三:体质不同,头皮屑治疗方法也不同。一些去屑产品的宣传广告上,常声称他们的产品才最适合“中国人的头皮屑”。究竟在头发和头皮屑的问题上,不同人种之间有多大的差别呢?拉斯特认为,不同人种之间存在发质、卷曲度等方面的差别,在头发保养、护理方面需要适当区别对待。但是,要说到头皮屑的产生和治疗,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是几乎完全相同的。
无论对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抗真菌都是治疗头皮屑的根本手段,治疗方法在人种之间并没有巨大差别。因此并不存在某种去屑产品“只适用于”某一个人种的道理。不过他同时也提到,不同地区的人在生活习惯,例如洗头的频率、时间等方面是有差别的。一些去屑洗发剂可能会参考这些差别,在配方、含量上做出微调。不过,这并不会从本质上改变去屑洗发剂的作用原理。
误区四:洗头不必频繁,一周一次即可。
来自中国和外国的两位专家都一致表示:经常洗头并使用适当的洗发剂才是正确的做法。“每天洗头”也代表了医学界的主流观点。洗头本身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清除真菌、油脂和多余的角质细胞的作用。王学民特别指出,洗头时水温要适宜,一般略高于体温、40度左右为宜。过热的温度会刺激皮脂的分泌,而过冷则影响洗发效果。此外,有头皮屑的人,在洗头时最好不要过于用力,因为搔抓等物理刺激也会加重头皮屑的产生。
误区五:去屑洗发水会产生耐药性,越用头屑越多。这种说法并无科学依据。在一项研究中,两组测试者分别使用了6个月和12个月的ZPT洗发剂。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洗发剂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持续产生疗效,两组均没有表现出耐药性。拉斯特说,对于具有头皮屑困扰的人,长期使用具有去屑功能的洗发水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不过,去屑洗发水也要通过正确的使用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除了应经常都使用外,还应保证洗发水接触头皮足够的时间,令药物充分起效。如果在洗发中同时使用护发素等产品,应注意选择同样具有去屑功能的护发素。这是因为在洗发后,具有抗真菌功能的去屑成分还需要在头皮上保留一段时间,以发挥作用。而如果紧接着使用了护发素或其它头发、头皮护理产品,这些去屑成分大部分会被洗去,因而严重影响去屑效果。因此需要使用本身也含有去屑成分的护发素,以保证洗发后去屑成分在头皮上的保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