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黑乎乎,吃起来滑溜溜,咽进肚里凉冰冰。这种其貌不扬的零食就是龟苓膏。它从中国的南方起源,如今成了各地流行的消夏美味。
传说,最早的龟苓膏起源于一个叫饶平的地方。它位于广东和福建交界处,因为气候潮湿闷热,当地居民经常出现湿热症状,比如皮肤长疮、长痘。人们不断尝试,找到了一个土方子:当地生活着一种鹰嘴龟,用这种龟的背甲,加上土茯苓等清热去火的植物,慢火熬成糊状,经常服用,就可以化解湿热之毒。龟甲和土茯苓是配方的核心,人们就用它们给这种药取名为龟苓糊、龟苓粥。
到了明末清初,一个饶平县的郎中移居到广西梧州。梧州的气候环境和饶平很像,当地居民也饱受湿热之苦。郎中灵机一动,想到用家乡的龟苓糊来治病。寻找材料时,他发现缺一味辅助的草药,翻遍了整个梧州也没找到。无奈之下,郎中只好用药效差不多的当地草药代替。哪知煲出的汤晾凉后,竟然凝成了胶状的冻!
虽然样子不像故乡的龟苓糊,不过疗效应该也差不多,郎中就在自家药铺里叫卖开来。没想到,生意竟格外好。治疗效果不错,口感又清凉爽滑,一下就俘获了人心,大家都争相购买。于是,郎中索性就按照新方子制作,并给它取名为“梧州龟苓膏”,以区别于故乡饶平的龟苓糊。
鹰嘴龟,正式名称是平胸龟,分布于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特点是不能缩回壳里的大脑袋、扁平的腹甲以及长长的尾巴。如今它们在我国野生数量已很稀少,而且难以人工养殖,被列入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相当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待遇。因此如今的龟苓膏,一般使用易于饲养的中华草龟(也就是普通的“乌龟”,下图),或者干脆不含龟板成分。
传统上龟苓膏也有用“金钱龟”的腹甲做的。金钱龟大名三线闭壳龟,现已被列入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野生种群也岌岌可危。这种龟虽有少量人工养殖,但价格很高,市场上卖的龟苓膏不会以它为原料的。
让饶平的龟苓粥变成胶冻状的,正是梧州当地的草药“仙人草”。郎中本来用它来代替没找到的那味草药,却意外地改变了药的形态。在植物学上,“仙人草”的标准中文名叫凉粉草,含有植物胶质,可以凝结成冻,加上龟甲本身也含有一些胶原蛋白,这几味药材在一起,就熬成了“中药果冻”。
传说清朝同治皇帝染病身长毒疮,因龟苓膏清热解毒,太医便给同治皇帝服用,病情一度得到了好转。但慈禧太后却相信巫医偏方,不让皇帝服用龟苓膏,结果病情加重,最终不治而亡。后来,一位御医将龟苓膏的方子带出皇宫,京城百姓也吃到了这种来自南国的夏日甜品了。
原本药用的龟苓膏,如今已经成为重要的养生零食。特别是在它的发源地岭南一带,龟苓膏遍布大街小巷的凉茶店、甜品店,成为最受欢迎的消暑圣品。龟苓膏的吃法发展出很多种,如今还在不断花样翻新,其中精髓在于:用外来的甜味调和本有的苦味,同时发挥“果冻”滑爽的口感。最常见的是加上一点蜂蜜。广州最经典的吃法,是把甜蜜的红豆沙放在龟苓膏上一起吃。近年来,梧州人还把龟苓膏放在牛奶里、可乐里吃吃喝喝。
在北方,手工现做的龟苓膏比较少,人们吃的多是罐头、碗装的龟苓膏,打开就可以吃。还有龟苓膏粉,先用凉水调成糊糊,倒入开水里边煮边搅拌,小火再熬一会儿,晾凉后就成了凝冻的龟苓膏。夏天,把龟苓膏放入冰箱冷藏后再吃,特别清凉解暑。除了蜂蜜、牛奶,龟苓膏还可以搭配炼乳、椰汁、蜜豆、水果、冰淇淋等等,带来不同的风味和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