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性愉快体验可预测中脑边缘系统的有效功能联接

作者: 陈楚侨团队

来源: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发布日期: 2015-08-13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使用动态因果模型探讨了健康人群在期待金钱奖励时的奖赏环路,发现期待性愉快体验可以预测中脑边缘系统的有效功能联接,这对理解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相关快感缺失的神经病理机制有重要意义。

愉快体验能力受损或者缺失,亦即快感缺乏多见于罹患神经精神疾病的患者。新近研究认为,愉快体验能力至少由两个成分构成,期待性与即刻愉快体验。其中,期待性愉快体验是指对未来正性刺激预期时所产生的快乐,而即刻愉快体验则是指当下的快乐感受。

已有大量证据指向中脑边缘系统通路在期待性愉快体验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然而,对于该环路各子区域的相互作用机制,如黑质/腹侧被盖区域与伏隔核在期待正性刺激时的有效连接仍不甚明朗。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组陈楚侨团队探讨了奖励期待过程中的神经机制。

他们使用动态因果模型(Dynamic Causal Modeling,DCM)的方法探究了健康人群在期待金钱奖励时的奖赏环路。动态因果模型被广泛用于探讨脑区激活间的因果联系,与传统基于相关分析的脑功能连接不同的是,动态因果模型能够帮助澄清脑环路的作用方向。此次共有26名健康被试参与该研究,并在磁共振仪器内完成了一项金钱奖励延迟任务,该任务被设计用于探讨期待及消费金钱奖励时的神经机制。

结果显示,黑质/腹侧被盖区域、伏隔核与丘脑均在对赢钱或者输钱的预期时激活。在囊括这三个脑区的最优模型中显示黑质/腹侧被盖区域直接作用于伏隔核与丘脑。陈楚侨团队同时发现,赢钱的条件能够调控黑质/腹侧被盖区作用于伏隔核的有效连接,且该调控连接是与主观期待性愉快体验呈显著正相关的。

综上,研究结果提示在期待金钱奖励时的中脑边缘通路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被主观期待性愉快体验所预测的,同时,这些结果有助于揭示精神分裂症抑或其它神经精神疾病相关快感缺失背后的神经病理机制。

该研究受中科院B类先导专项和北京百名科技领军人才项目资助。现已在线发表于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论文信息:Li, Z., Yan, C., Xie, WZ, Li, K., Zeng, YW, Jin, Z., Cheung, EFC,Chan, RCK.*. (2015). Anticipatory pleasure predicts effective connectivity inthe mesolimbic system. 9:217. doi: 10.3389/fnbeh.2015.00217

UUID: 77686563-3b08-47a6-9f94-67c70e82ce9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科院之声公众号-pdf2txt/2015/中科院之声_2015-08-13_期待性愉快体验可预测中脑边缘系统的有效功能联接.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2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