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碰巧在夏末初秋之际去过北京周围的高山,那你一定会被一种奇特的花所吸引。它们的直径大约三五厘米,远看是一个个蓝色的小球,近看却会发现它并没有那么毛茸茸。这些宛若一颗颗蓝色晨星的,其实是蓝刺头尚未盛开的稠密的复头状花序,而当它们盛开的时候,“花球”会显得更加华丽。
之所以叫做“复”头状花序,其实是因为组成整个花序的每一根“尖刺”都是一个小小的头状花序,这个微小的头状花序只由一朵小花组成,之所以能看出这是一个由一朵花组成的小花序而非是一朵单生的花,是因为其外有一圈刺毛状的总苞。蓝刺头的小花开放时有五片裂片,十分小巧,需要开启“微距模式”才能看清楚——不论是人还是相机。上面一段说了那么多遍头状花序,大家也应该反应过来,蓝刺头大概是一种菊科植物了吧?
正确,而且和很多菊科植物一样,若是我们笼统地说“蓝刺头”的话,它指的是蓝刺头属120多种中的一种。而狭义的“蓝刺头”指的是E. sphaerocephalus,但是和前面图中的硬叶蓝刺头一样,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的阿尔泰山、天山山脉一带,因此在我们的城市周围并不容易看见。但是它们在中亚、俄罗斯与欧洲也有分布,而且经常也被当作观赏植物种在花园里,因此在照片中非常容易看见它们的身影。
中国分布的蓝刺头种类并不多,根据中国植物志英文版,只有17个种。但是我们在华北、华东地区山上看见蓝刺头依然可能是标题里的华东蓝刺头,或者东北蓝刺头、羽裂蓝刺头、糙毛蓝刺头、砂蓝刺头、驴欺口、火烙草……习惯于生活在砂地里的砂蓝刺头。是不是看到这里,连你也想踩死这些该死的菊科植物了?
劝你还是接受现实,将你看到的那种蓝刺头叫做某蓝刺头吧——虽然蓝刺头们都是草本植物,但是它们长得都太粗壮了,踩死它们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