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猛禽,不会飞

作者: 血花刀剪

来源: 博物

发布日期: 2015-07-29

文章介绍了史前新生代美洲大陆上一种比鸵鸟还要巨大的猛禽——窃鹤,它们虽不能飞翔,但体型巨大,具有强大的捕食能力,曾经是南美洲食物链的顶端。然而,随着地理环境的变迁和与其他大陆动物的竞争,窃鹤家族最终走向了灭绝。

翱翔天际的鹰隼,诠释着“猛禽”二字代表的迅捷与高傲。而在史前新生代的美洲大陆,还有一类比鸵鸟还要巨大的猛禽,它们虽不能飞翔,却颇有中生代食肉恐龙的神韵,它们的巨喙曾经是哺乳动物们的梦魇,这便是窃鹤。由于地壳板块运动,从白垩纪到冰河时代之前的数千万年间,南美洲曾经长期是一块孤立的大陆。在这漫长的时光里,南美洲的动物近乎与世隔绝,演化出了诸如食蚁兽、树懒和犰狳等独特种类。

当时南美洲没有虎豹熊狼,扮演陆地掠食者的,是类似袋鼠的有袋类哺乳动物;但真正占据食物链顶端的却是窃鹤类,它们名为“窃”,却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强盗。

根据化石复原,泰坦鸟大约和今天的鸵鸟一样高,抬起头来可达2.5米,体重估测超过150公斤。但泰坦鸟的头颅远远大过鸵鸟的小脑袋,巨大厚重的嘴喙末端带钩,凶相十足。相比之下,泰坦鸟的翅膀非常短小,别说飞了,就连用来保持身体平衡都勉强。所幸它们还有一双修长强健的腿,能以每小时60多公里的速度奔跑,脚上还有利爪。把这些特征加在一起,简直就是一头披羽毛、没尾巴的小型款霸王龙!

窃鹤类名字里的“鹤”字,是因为它们在分类上接近当今南美洲一类名为“叫鹤”的鸟,而叫鹤曾被认为跟鹤类是一家。不过近年研究表明,叫鹤与窃鹤应该自成一个“叫鹤目”,跟丹顶鹤、白鹤等鹤类只是长得有一点像而已。在南美大陆,窃鹤家族堪称一棵“常青树”,几乎延续了6000万年。最早的窃鹤只有家鸡大小,但在自然演化的力量下,它们分化出了模样繁多、体型不一的种类,大部分都是吃肉的。

有些小型窃鹤只有半米多高,像雉鸡一样出没在灌丛中;而类似泰坦鸟这样的大型食肉巨鸟,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其中生活在1000多万年前的一种“雷鸣鸟”,从头到脚近3米高,体重估测可达400公斤,是泰坦鸟的两倍多!在有史以来的所有鸟类中,雷鸣鸟的体型仅次于马达加斯加的“象鸟”和新西兰的“恐鸟”,但这两种被人类灭绝的巨鸟都是温顺的素食者,气势跟凶悍的雷鸣鸟没法比。

在当今全球近万种鸟类中,没有哪种能跟窃鹤的习性对应,因此科学家对它们的捕食方式一直充满好奇。说起来,窃鹤家族的演化方向,还真跟霸王龙有几分相似——越来越依靠硕大的头颅作为主要攻击输出,强壮的双腿驱动身体,而翅膀(前肢)就成了相对无用的累赘,逐渐退化。窃鹤的视力十分敏锐,奔跑速度、耐力也几乎跟今天的鸵鸟一样出色。

但泰坦鸟、雷鸣鸟等大型窃鹤个子太高,通常需要借助茂密的树丛隐蔽埋伏,否则老远之外就被猎物发现了。等猎物靠近时,它们才猛地冲上前去,将全身力量集中在嘴喙末端的“弯钩”上,厉如闪电地啄击猎物的头颈,甚至咬住猎物再狠狠甩出去。这样往往一两下就能弄断颈椎、敲裂头骨,使猎物迅速毙命——想想看,一只大公鸡或大白鹅的啄击力就很强悍了,而一只大型窃鹤的力量可是它们的上百倍。

大约1500万年前,地球又开始了一轮“造山运动”,南北美洲之间的海底地层快速抬升,到300多万年前终于形成了一条陆桥——也就是今天巴拿马、哥斯达黎加等中美国家的位置。这条陆桥将南北美洲连在了一起,两个大陆的动物可以互相迁徙了。这对古老的窃鹤家族来说,可不是件好事。

由于历史上北美洲的气候、环境变化远比南美洲剧烈,又多次与亚欧大陆进行物种交流,因此北美动物的演化速度也要快得多,四肢、头脑和适应力都更发达,很快把南美动物打得落花流水。内忧外患之下,窃鹤王朝风雨飘摇,在南美大陆数千万年的统治走到了尽头。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窃鹤居然还成功“逆袭”进入北美大陆,演化出了泰坦鸟这个末世豪杰。遗憾的是,凶悍的泰坦鸟生不逢时,毕生都在猛兽们的竞争压力下苦苦支撑。

随着地球进入冰河时代,气候愈发干旱,开阔的草原取代了茂密的丛林,这让身材高大的它们无处藏身,抓不到猎物,沦落到主要靠食腐为生。泰坦鸟的巢穴在草原上更是无处隐蔽,卵和雏鸟难以存活……大约200万年前,继承食肉恐龙衣钵的窃鹤家族,终于无奈从地球上退场。“猛禽”的荣耀,从此就由翱翔天空的鹰隼鹫鸮专享了。

UUID: 08336d1f-3a1f-472d-af0d-3ba97078bfcb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14-2015年/2015-07-29_史上最强猛禽,不会飞.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