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完语音会再听一遍,是“社交形象焦虑”?你只是自尊低

作者: 装大雷

来源: 果壳网

发布日期: 2015-07-21

本文讨论了所谓的“社交形象焦虑症”实际上是低自尊引起的正常行为,并分析了低自尊人群在社交网络上的表现及其原因,提出了改善低自尊和社交焦虑的建议。

发完自拍会关注多少人点赞,发完语音会自己点开再听一遍,一旦自己制造了冷场就会很难过,怕没人回应不敢在群里说话,自认为存在感薄弱。这些描述,你中了几条?最近,上面这些现象被作为“社交形象焦虑”的具体表现在网上广为流传。此言一出,众网友纷纷留言表示躺枪,认为自己是“重度患者”的也大有人在。别急着找“病友”,这不是病。

然而,从专业角度看,所谓的“社交形象焦虑症”只不过是言过其实的调侃,而并非官方认可的心理疾病。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期待点赞、回复和转发并不羞耻,期待落空而产生的轻微焦虑情绪也并非“病发”。这些举动中所弥漫着的“快来关注我”的渴望,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眼中不过是人类最中坚的基本需求。需要他人关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得不到母亲关注的婴儿难以生存;生活在冷漠家庭的孩子出现抑郁情绪和攻击行为;得不到同龄人关注和认可的少年,感受到被社会拒绝的痛苦和生理疼痛并无差别;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成年人寿命则会延长。微博上提及的种种“症状”,与其说是焦虑症表现,不如说是低自尊引起的正常行为。

与人们在生活中提到的“自尊心太强”中的“自尊心”不同,在心理学上,自尊(self-esteem)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价值评判——高自尊人群对自己的认识更清晰,评价更中肯;而低自尊人群对自己的认识不稳定且更消极,在人际交往中存在更多问题。自尊低不是病,但比得病还难搞。在社交中,主动向他人暴露自身相关信息的行为被称之为“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

这一概念最早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西尼·朱拉德(Sidney Jourard)提出。给人留言透露心声,在公共平台上发自拍等等,都是自我表露的形式。适当的自我表露会加深了解,建立安全感,从而获得稳定和高质量的关系。但是自我表露也存在两个风险,既得分人——避免在那些不友好和不值得信任的人面前过多表露;又得分地方——比如有些人特别反感公开的求爱、求婚,你在公开场所进行表白就不太合适。

在没有社交网站的年代,低自尊的人不喜欢自我表露,他们害怕暴露自己的缺陷,从而受到他人轻视和诋毁。而社交网站的出现降低了以上风险。网上社交不像现实生活中的交谈,人们并不需要立刻做出回应,低自尊者可以深思熟虑找个最合适的答复。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这一点。研究者找了80名Facebook的用户,让他们填写自尊量表,并分别评估在Facebook和现实生活中表露自己的安全指数。

结果提示,低自尊的人觉得在Facebook上表露自己更安全。看样子,低自尊的人似乎应该能在社交网络上会收获更满意的人际关系。事实上,社交网络刚兴起的时候,很多人也的确表达过此类乐观估计,认为网络的匿名性会鼓励那些害羞、孤独的人,社交障碍患者和低自尊的人群表露自己。

但是目前看来,这种想法似乎太过乐观:一方面,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特别是熟人社交圈,比如微信朋友圈的出现,匿名性慢慢在消解,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压力已侵袭网络交流。另一方面,评论、转发、点赞以及阅读数等反馈的及时、多样与量化,也增加了低自尊人群在社交方面的焦虑情绪。

在这种压力下,由于低自尊人群非常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呈现出来的形象,所以他们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做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一项研究表明,低自尊的人经常变换自己社交网站主页内容,比如隔一段时间就换一下主页背景,删掉原先发的一些照片或状态,取消对某些人的关注……等。其次,低自尊人群在社交网站上所发消极状态比例相对更大。

研究表明,低自尊的人会在网上发布更多负面状态,如悲伤、愤怒、挫折和焦虑等。而陌生人的评分则显示,人们更喜欢“正能量”传播者。如果一个人自尊比较高,经常发送积极的状态,朋友们会对他偶尔的负面状态比较敏感。换句话说,朋友给予更多关注的,通常是你“一反常态”时所发的状态。因此,低自尊人群常态化的消极状态,反而得不到所求的关注。

在社交网络上,低自尊的人最“不招待见”的还有一条:2015年发表在《人格和个人差异》上的一篇研究表明,他们会发很多与恋人相关的状态——以期通过别人的回应来确定自己的幸福。这种“秀恩爱”的倾向似乎也不利于人际关系和谐。越想被看到越不被在乎?那我们该怎么做?不管印象管理的压力是否依托于社交网络,低自尊人群在社交中出现的问题还是要回到自身找答案。

对自己的消极评价,改变了低自尊者的注意偏向,使他不再关注与对方讨论的话题内容,而是想掩盖自己的不足,避免让他人发现。因此,当他人对自己的某些方面做出评价时,他会非常敏感——因为他太看重自己的“表现”,所以对于一些人来说,与低自尊者交流本身是缺乏乐趣的。

其次,低自尊者在遇到挫折,比如得到他人负面评价时,会将原因归结于自身稳定的特质上,比如发信息给别人没有及时收到回复,他可能认为是自己的卑微、“存在感薄弱”而导致他人的漠视,而不去具体分析各种可能性,比如收件人也许手机没电或忙于其他等。在获得负面评价或被关注度未如期待时,自尊较低的人容易只归咎于自身的性质。最后,对自身评价的不稳定会使低自尊者过分依赖他人的看法,将生活的主动权拱手于他人。

这些都带来了社交焦虑情绪,比如过分关注他人看法,唯唯诺诺不敢表达自己,不能很好处理人际摩擦等等。怎么破?负面情绪和秀恩爱的状态当然可以发,没必要在这上面压抑自己。但是可以在发状态之前简单想一下,自己发这条状态的动机是什么:是发泄情绪和分享幸福,还是为了得到关心,或者通过别人的赞确认自己喜欢现在的恋人?

如果是后者,试着克制自己那么一两次,慢慢来;其次,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内容”上来,就事论事,对错都具体分析,不要什么都上升到对自己的人格和能力评价上,让自己在交流中更轻松。学会忘却“自我”,把事情做好,通过经历去认识自己,而非他人。慢慢地,自尊自然就会爬上来,人际焦虑感就会下降,也会收获更优质的友谊。

至于多听几遍微信语音、总是刷新看自拍照有多少人点赞……这些顶多有点浪费时间的小习惯本身,就随它们去吧。

UUID: dcc2c1c3-88cf-4732-a392-d80233f20b6e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5/2015-07-21_发完语音会再听一遍,是“社交形象焦虑”?你只是自尊低.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