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钳蝎(Mesobuthus martensii),旧名Buthus martensii。除了中国以外,蒙古、韩国和日本也能发现东亚钳蝎的踪影。东亚钳蝎偏爱温暖干燥的栖息地,体长可以长到5至6厘米,寿命约4-6年。和其他蝎子一样,东亚钳蝎有四对步足和一对蟹钳状的螯肢,身后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尾巴”其实是延长的腹部末端,消化道一直延伸到非常靠近毒刺的地方。
东亚钳蝎身体呈较深的灰褐色,螯、步足和尾部都是浅黄色。
秉承蛛形纲的一贯作风,蝎子是深居简出的动物;它们喜欢黑暗,白天躲藏在石缝、树皮等处,晚上才出来觅食。和饕餮的蜈蚣不同,蝎子是禁欲主义者,新陈代谢缓慢,偶尔抓到的一小口肉就能填满它们的胃口。养过蝎子的人应该对蝎子动辄绝食半年一年却依然保持活力的奇观不陌生。
蝎子是个近视眼,在黑夜中活动时,它们依靠振动而非视力来感知猎物和敌人的存在。在黑夜中寻找蝎子比白天更容易,因为蝎子有个奇特的特性: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蝎子的外骨骼会发出蓝色的荧光。除了蝎子之外,一些别的节肢动物(比如某些盲蛛)身上也能看到类似的现象。
和蜈蚣一样,蝎子也是负责的母亲。蝎子属于卵胎生,会将卵放在体内孵化;刚孵化的小蝎子外骨骼发育还不完全,身体呈白色,由母亲背着四处活动。一龄的小蝎子不进食,靠体内积攒的养分生长发育;蜕皮为二龄后,它们才会获得硬化、有色素的外骨骼,以及自由活动和捕食的能力。有些民间传说认为小蝎子会吃掉母亲,其实是出自臆想;或许小蝎子成团挤在母蝎子背上的情景,让人们在害怕之余展开了恐怖然而并无事实依据的联想吧。
东亚钳蝎虽然可以蜇人,但是毒性温和。不同种类的蝎子毒性大相径庭,有的人畜无害,有的却拥有足以致命的高毒性;一个比较直观的判断方法是比较蝎子螯肢和尾部的粗壮程度。拥有巨大螯足但尾巴却很细弱的蝎子毒性较低,它们更倾向于用有力的螯足而非毒液杀死猎物,例如世界上最大的蝎子——非洲帝王蝎Pandinus imperator。而有着细瘦的钳子和粗壮尾巴的蝎子往往拥有强力的毒液。
但蝎子是胆小而被动的生物,并不会主动攻击人;它们蜇人是因为感到自己被逼到了绝路。不管遇到什么蝎子,与其在不清楚种类的情况下依靠直觉判断毒性,不如让它一个人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