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不是病,丑起来要人命:橘皮组织的三个流言与真相

作者: 宋奉宜醫師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5-07-14

本文讨论了橘皮组织的成因、常见误解及其治疗方法。橘皮组织并非病症,而是皮肤结缔组织松动的退化现象,与个人体质、荷尔蒙、饮食等因素有关。文章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了关于橘皮组织的三个流言与真相,并指出目前仅有局部使用维生素A乳霜、适度按摩、外科抽脂或积极减重等方法有医学证据支持。

如果皮肤有了一条条皱摺状态的“橘皮组织”,健康的形象恐怕要打点折扣。皮肤出现橘皮现象不算是病症,是皮肤结缔组织松动的退化现象,至于皮肤表面为什么会变成橘皮状,一般认为与个人体质、荷尔蒙、饮食等都有关联。

检验是否有橘皮现象,请躺着或者站立。如果用手挤压、揉捏皮肤,皮肤都呈现平滑、无皱摺的状态,则称得上保养良好。如果皮肤外观看起来很光滑,但是只要稍加用力揉捏大腿、臀部等部位,便会看见橘皮状,表示下半身已经开始出现橘皮现象。若是身体平躺看不出橘皮状况,站立时却出现难看的凹凸皱摺,说明橘皮现象已影响身材美观。

这种现象早期俗称为“蜂窝组织”,现在又更离谱地被误称“橘皮组织”。其实“蜂窝性组织炎”是个医学专有名词,意指结缔组织部分出现感染/非感染性的发炎反应。因为结缔组织发炎后水肿、膨胀,病理切片看起来很像蜜蜂的蜂窝,因此称为蜂窝性组织炎。严格说来,蜂窝组织只是结缔组织不均匀时的现象,橘皮组织不过是这种现象的外在描述,两者都不是正确的医学命名方式。

皮肤科学的研究显示,橘皮现象是皮下结缔组织张力均匀度及强度不足造成的。结缔组织是皮肤与内部肌肉、骨骼交界处的一种正常结构。结缔组织与皮下脂肪的关系,有些像网袋与水果,网袋孔目愈小、愈致密,相对的外围愈平滑。无论脂肪是否形成团块,如果结缔组织非常致密、强韧,肉眼还是看不到橘皮组织的。

只有真皮层与脂肪层间的结缔组织强度及厚度不均匀,才会导致脂肪层往外突起到真皮层的现象,当脂肪层不均匀地侵入真皮层后,会形成一团团局限的脂肪团块,与“多余的水份与老化废物代谢不良”完全无关。

1997年美国的研究报告显示,“没有任何外用产品可以改善橘皮现象”。1999年英国也发表类似医学研究,认为氨茶碱跟深层负压按摩术使用的外用药膏“对于改善橘皮现象没有明显效果”,FDA也认为“外用氨茶碱对于人体的安全性有待评估”。2000年的美国研究发现维生素A似乎藉由强化局部胶原组织强度,使橘皮现象获得改善。2001年的报告则认为维生素A、咖啡因与螺可吉宁的三合一产品可能可以提供更快的疗效。

至于所谓“按摩推脂”部份,2001年针对深部按摩改善橘皮现象的报告显示,深部按摩确实可以增加皮肤的胶原纤维强度与数量,使皮内与皮下结缔组织更为强韧,减轻橘皮现象。改善的程度则会随着操作者的手法轻重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另外,局部抽脂也是改善橘皮现象的一种确定性治疗方式。总而言之,目前只有局部使用维生素A乳霜、适度按摩、外科抽脂或积极减重等治疗方式是有医学证据支持的。

流传于坊间的其他方式的效果没有医学证据支撑,但局部涂抹“药膏”可能导致的接触性皮肤炎,丝瓜、刷子或按摩手套所造成的磨损性皮肤炎,都是爱美的你必须注意的。

UUID: b46476cd-2683-4c73-9754-2d0720ff0327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5/2015-07-14_橘皮不是病,丑起来要人命:橘皮组织的三个流言与真相.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