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自己在吃什么吗?教你四招,躲开“挂羊头卖狗肉”。食品掺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比如我国古代就有“挂羊头卖狗肉”的说法。在十八世纪的跨国贸易中,茶叶、香料中掺杂使假非常普遍,有的杂质比例甚至达到50%以上。随着现代食品产业的分工越来越细,链条越来越长,掺假的机会不是变少而是变多了。
近几年全球经济衰退,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严重下降,世界范围内的食品掺假还有增加的趋势,严重动摇了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信心,比如前年发生的“欧洲马肉事件”。肉类掺假:你知道你吃的是什么吗?2013年5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主持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等工作,其中特别提出“严厉打击肉类产品掺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这从侧面反映出,肉类掺假很可能不是个别现象。
所以当你嚼着一块香飘四溢的牛肉时,可能真得想想“我吃的是什么”。我国的肉类掺假过去报道比较多的主要是病死猪肉、母猪肉、注水肉,后来政府打击私屠滥宰的行动不断深入,尽管暴利驱使下,违法分子仍然在和执法者捉迷藏,但这类现象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随着肉类价格差异逐步拉大,低价肉冒充高价肉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尤其是最近两三年牛羊肉的价格涨了一倍多。
以当前新发地的批发价计算,猪前腿肉每斤8.2元,鸡腿5.2元,鸭腿5.5元,而牛前腿肉是24元,羊前腿肉是28元,和猪肉、鸡鸭肉相比有2-4倍的差价。巨大的非法利润使得法律和监管的威慑力相形见绌,无论如何打击总有人要干坏事。用猪肉、鸭肉伪造牛羊肉是目前主要的掺假手段,其中牛肉掺假主要是熟牛肉制品,而火锅用羊肉卷则是羊肉掺假的重灾区。由于鸡、鸭肉已经很便宜,所以几乎不可能掺假。
有一种肉类掺假行为更可恶,那就是用非食用肉类伪装食用肉类,比如欧洲马肉事件、沃尔玛狐狸肉事件都是如此。严格意义来讲,这一类肉类掺假未必真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但这种违法行为事实上打击了消费信心,也的确包含一些潜在风险,比如兽药滥用、动物疫病等。非食用肉类还有一种更危险,有媒体曾经报道,有人吃街边烧烤疑似“毒鼠强”中毒,还有个偷狗贼意外射中自己,结果氰化物中毒死亡。
无论是家养宠物还是流浪动物,也不管是毒死的还是迷倒的,这些来源不明的猫、狗流入市场本身就是一种安全隐患。由于肉类掺假行为大多是有意为之,不法分子会刻意逃避监管,所以靠政府监管是不可能禁绝的。同时,肉类掺假并非常规检测项目,也缺乏公开的数据支持,因此目前很难从整体上判断国内肉类产品到底掺假情况有多严重。作为消费者,如何如何避免买到、吃到假肉呢?
这里有几条建议供参考:1、去正规消费场所,尽量不要吃路边摊。2、优先买新鲜的肉。3、不要盲目追求“物美价廉”,提防价格过于便宜的肉类,尤其是牛羊肉、驴肉等。4、少吃猪、牛、羊肉,改吃鸡、鸭肉,营养学家也是鼓励多吃白肉少吃红肉,而且鸡鸭肉还便宜,也不会掺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