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盛开的紫薇植株,图来自wiki。看到紫薇这个名字,大多数人脑子里跳出来的应该是这句话吧?剩下的人会想起某个大鼻孔的男纸……反正我给人介绍这种植物的时候收获的基本上都是这两种反应。但实际上紫薇出现在中华文明中的历史比爱新觉罗弘历先生和夏女士的私生女久远得多。唐朝白居易有诗云:“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说明至少在唐时紫薇就已经进入皇家园林。
由于紫微星是皇帝居所的象征,唐朝开元年间曾经把中书省改名为紫微省,里面的办事官员中书舍人就被称为紫微郎,有时也写作紫薇郎。白居易自己就担任过这个职务,从上面那首诗可以看出,每天值班是非常无聊的。而紫薇花偏又是一种花期很长的植物,宋杨万里写道:“谁道花无红十日,紫薇长放半年花。”估计白先生没少盯着这花看,不知道他有没有发现紫薇的花具有特殊的结构。
紫薇花的细节,注意两种不同的雄蕊。图来自wiki。
紫薇 Lagerstroemia indica 的花有两种不同的雄蕊。在上面这张照片里可以看到,在花的中心部位有一群花丝较短、花药黄色的雄蕊;在外围还有一圈共6枚花丝很长、花药褐色而不起眼的雄蕊。雌蕊的花柱并不在花的正中,而是弯曲到一侧,使得柱头位于后一种雄蕊之间。这种结构叫异型雄蕊,功能是让植物能更有效地吸引传粉昆虫,同时不至于损失宝贵的繁殖资源——花粉。这个现象是达尔文发现的。
在紫薇的这朵花里,黄色的短雄蕊叫给食型雄蕊(feeding anther),它的花粉是专门提供给传粉昆虫(一般是蜂类)作为报酬的,花粉粒比较小,发育也不太正常;褐色的长雄蕊叫传粉型雄蕊(pollinating anther),它的花粉是专门用来繁殖的,花粉粒比较大,功能完善。
给食型雄蕊很显眼,传粉昆虫被吸引来之后就直扑这丰盛的餐桌,而隐蔽在外围的传粉型雄蕊就借机把花粉涂在昆虫的肚子上;当这只虫访问另一朵花时,它的肚子就会蹭到混在传粉型雄蕊中的雌蕊柱头上,从而实现异株传粉。紫薇属里并不是所有的种都有异型雄蕊,比如说原产印度洋沿岸、我国南方广为栽培的大花紫薇 L. speciosa 就没有特化的传粉型雄蕊。所以紫薇属是研究异型雄蕊起源与演化的一个很好的类群。
大花紫薇,注意它的雄蕊没有明显的分化。图来自flikr.com紫薇在东西方都有很长的栽培历史。这个属是林奈命名的,属名来自Magnus Lagerstroem,此人是林奈的朋友,大家都知道林大爷特别喜欢把身边人的名字用在植物上……在中国,紫薇由于树皮光洁、枝条纤细而花序硕大,又被叫做痒痒树,据说挠它的树干能令花枝乱颤——其实我觉得就是用劲大了给摇的。
紫薇树龄可以长达数百年,老树的树干虬结,同时又能发新枝大量开花,在园林中颇为可观。这些年我在不止一个苗圃里听到主人得意地说自己的紫薇老树能值几十上百万,这些老树大多是从野外挖回,移栽成活率十不足一。尽管紫薇苗木繁殖极为容易,但人们的畸形爱好终归是给这个物种的野外种群带来了灭顶之灾,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