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数以千计的金融顾问、大师和媒体能给你各种股市建议和分析。如果你相信他们的看法,那你会觉得股票市场活动是理性的、有逻辑的、可解析的。然而,近期在行为经济学和心理疗法方面的研究结果则与此大相径庭,研究揭示了情绪在其中的支配性影响。
近几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开始怀疑情绪在评估风险和决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知道股票交易员受过专业训练,以快速、冷静地评估风险和信息,并且常常有着大额金钱奖励来激励他们做出正确决策——这些理应减少许多非理性的行为。尽管如此,早前的研究还是表明,很多成功的交易员是在根据直觉和感觉进行交易。
这些研究使用了一种名为“人类情绪”(Human Emotion,HUEMO)的理论,并将之运用于证券市场。传统证券分析技术依靠技术面和基本面来估计个股的最优价格水平,人类情绪理论则与之背道而驰。传统股市理论是基于一个假设,即证券交易员会花时间综合考虑所有能得到的信息,并以完全理性、客观的方法做出决定。而人类情绪理论的核心,则是认识到这种假设在真实世界中是靠不住的。
股票交易员在决策时依据的是包括情绪在内的各种心理因素,交易员可能不恰当地过分关注特定信息,并因此忽视其他相关数据。在不同时刻,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对最终决断起到无法预计的作用。心情能对人的认知表现和预期产生冲击,同时收益或亏损等一系列因素也会影响交易员。
麻省理工学院的金融学教授罗闻全(Andrew Lo)、波士顿大学的神经学家德米特里·列宾(Dmitry Repin)等研究人员曾齐聚麻省理工学院,利用心理学指标监测那些处于实时市场交易中的金融证券交易员情绪状态。他们的研究发表于《认知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其结果显示,情绪影响了华尔街许多交易员的决策——没准甚至是所有交易员的决策。
为了确定情绪是否会对交易员的直觉产生作用,他们监测了10名职业交易员在普通一天中的心率、血压和皮肤导电率。他们还收集了当天的实时金融信息,并记录下这些交易员所关注和操作的13种外汇、2种股票期货的价格与走势。这些研究人员评估了交易员对3大类事件的生理反应:趋势,即股价朝着某个方向稳定迈进;趋势反转;以及震荡事件,即股价难以预料地剧烈波动。
研究结果如何?罗闻全和列宾发现,就算是那些以冷静逻辑判断出名的交易员老手在震荡事件过程中也会有心悸的情况,而经验稍欠的交易员则会对更多的市场行为有情绪反应。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刊登于《国际心理分析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显示,投资者在股市上扬的时候会得意忘形,满心“幻想”,并压抑有可能提醒他们所冒风险的负面情绪。
该研究还表明,当未来情况充满不确定的时候,驱动人类行为的将是情绪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而这两种因素无法被纳入经济模型中;研究还建议,银行与金融机构应该像对待财政通货膨胀一样,谨防“情绪通货膨胀”。
从这些研究中可看出,虽然市场由理性且聪慧的专业人员主宰,但那些最引人注目的投资里往往包含着对飘忽不定未来的猜测,而不确定会使人产生各种情感。当一项后果并不确定但令人兴奋的新投资出现,即使是最职业的投资者也可能随波逐流,认为“大家都在做,我也该这样干”,这会导致投资者先是过度低估风险,而在恐慌和泡沫破裂之后,又高估投资风险。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管理学院教授布拉德·巴伯(Brad Barber)发表于《市场营销研究杂志》(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与经济实际数据相比,后悔和骄傲情绪对股票投资者有更强烈的导向作用——这常给他们造成金融损失。
巴伯分析了1991年1月至1996年11月间在某大型折扣券商处开户的66465户美国家庭的交易记录,以及1997年1月至1999年6月间在某大型散户券商处开户的596314名美国投资者的交易记录。
巴伯说:“若某只股票在卖掉之后价格持续上涨,投资者会感到失望,后悔之前把这只股票卖了。他们觉得如果现在马上把它再买回来,就会感到更加失望和后悔。因此,投资者很可能等到那只股票的交易价低于先前卖价的时候,再把那只当初为了获利而卖掉的股票买回来。”
这一分析说明,投资者常常根据后悔、失望、骄傲和满足等情绪来做出决定。所有这些行为都符合研究人员用的一个术语“反事实思维”——回顾当时本可能发生的情况;这些行为也表明,真正驱使投资者的欲望,在于避免悔恨、渴望自豪。正因如此,股市中的摇摆波动,看起来更像是交易员或投资者的情绪反应的结果,而不是出自理性的、符合逻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