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灰浆:古代中国的“有机水泥”

作者: 张彤彤

来源: 博物

发布日期: 2015-07-06

糯米灰浆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特殊建筑粘合剂,由糯米浆与三合土混合制成,具有极高的强度和韧性,主要用于重要的建筑工程,如长城、故宫等,因其成本高昂未能广泛普及。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两千年来家喻户晓。但如果孟姜女晚生几个世纪,就算她有神力相助,恐怕也“哭”不倒长城了——魏晋以来“糯米灰浆”技术的使用,使长城这样的重点建筑固若金汤。明长城部分地段使用糯米灰浆粘合砖块,历经600余年依然保持牢固。

提起中国古代建筑,或许你会想到复杂精巧的木结构,久经考验的秦砖汉瓦,以及低调而顽强的夯土墙。其实,除了少数巧夺天工的神作,绝大部分建筑还需要另一样东西——粘合剂。有了它的加入,各种建材才能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组成一座坚固的建筑。

考古发现表明,我国商代以前使用的建筑粘合剂,主要是拌上草的黄泥浆,从周代开始逐渐被石灰取代。到公元5世纪的南北朝,又开始流行由石灰、黏土和沙子组成的三合土。这三样东西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就会互相粘合在一起,干燥后坚固异常。三合土既可当粘合剂用,又能夯实用来直接修筑城墙、陵墓等工程,其配方在千余年间几经改良,直到20世纪仍在使用。

然而作为粘合剂的三合土,颗粒还是比较粗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粘合强度。相比之下,古罗马人利用当地丰富的火山灰,用它跟石灰、沙子加水混合,制成了更加坚固的混凝土。不过古代中国人也有一个秘密武器:糯米。糯米是糯稻的籽粒,早在先秦时期便已是中国南方的重要粮食,北方称为“江米”。与普通稻米不同,糯米煮熟后会变成特别黏糊糊的一团,再脱水干燥后又变得硬邦邦。或许有人正是从中得到了灵感,将糯米引入了建筑业。

变身有机建材的糯米,扮演的是“粘合剂中的粘合剂”。工匠们将糯米煮烂后,把浆汁倒入三合土和匀,制成灰浆。待其干燥后,比纯粹用水混合的三合土灰浆强度更大、韧性更好,还具备优良的防水性能。用糯米灰浆粘合的砖石建筑,往往结实耐久,坚固异常。

泉州建于唐宋时期的多座古塔、古桥,挺过了7.5级大地震;建于明代的南京、西安、荆州古城墙,历经600余年仍巍然挺立;明代南京徐埔夫妇墓1978年被发掘时,铁铲、钢钎、推土机、挖掘机都很难破开墓室……

宋元之后,糯米灰浆的使用愈发成熟。鼎鼎大名的北京故宫、明长城、承德避暑山庄、清东西陵、钱塘江海塘等明清工程,建造中都使用了糯米汁液与三合土调拌而成的灰浆来粘合砖石,数百年来仍大致保持完好。福建土楼以坚实耐久而闻名,其中一些建造时就是在三合土中加入糯米浆与蛋清、红糖等有机粘合剂,和匀后作为砌墙材料,建成后的墙体坚固如水泥。

不过,使用糯米灰浆的建筑,也主要限于这类不惜工本的大项目了,普通民房除了福建土楼这样的另类,很少能用上这种强力材料。就连明成祖迁都后修建的北京城墙,也没使用糯米灰浆。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古代,保证粮食生产以养活众多人口,一直是社会的头等大事。

在农业产量有限、又屡受自然灾害影响的条件下,不把宝贵的糯米给大家吃却拿去盖房,实在太浪费……因此糯米灰浆只能是典型的高档奢侈品,一直没能像泥浆、石灰浆一样得到广泛使用。

UUID: 483a9ebd-34a8-4a4c-ac08-17d66a686faf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14-2015年/2015-07-06_糯米灰浆:古代中国的“有机水泥”.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