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馆的门票贵,是因为他们不光要养鱼,还要“养”水——不管是在内陆还是沿海城市,为海洋生物提供清洁的海水,都绝非易事。许多海洋馆建在内陆城市,肯定是没有天然海水可用的。幸亏现在科技发展了,靠人工海水就能满足需求——按照海水所含各种矿物质的比例,将氯化钠、硫酸镁、氯化钾以及20~40种微量元素混合在一起制成“人工海盐”,配上淡水就可以了。家庭饲养海水鱼,一般也是用的这类人工海盐。淡水能用自来水吗?
大城市的自来水当然管够,但海洋馆里的生物大多生活在水质清洁的海域,对污物敏感,而且自来水中的杂质可能与人工海盐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内陆海洋馆的后台,都有复杂的过滤设备,以将自来水中的尘埃、铁锈、泥沙等杂质以及氯气去除,并加入臭氧进行杀菌消毒,才能加入人工海盐、配置海水。
那么沿海城市的海洋馆,是否就有天然海水可用了呢?很遗憾,许多有海洋馆的沿海城市,大都位于河口、内湾这样的地方,附近多有工业企业、海产养殖场和海运航道,往往水质浑浊,污染物多,还时常爆发赤潮什么的,娇气的珊瑚礁生物肯定受不了。而过滤这种脏海水的成本,有时甚至比用淡水配置人工海水还高。因此像上海、广州这样的沿海大都市,也干脆在不靠海的市区建海洋馆,用人工海水。
海洋馆需要尽量多的客流来赢利,因此除了少数特别大型的海洋公园,一般都避免建在远离市区的地方。不过如果附近正好有比较清洁的海域,那就好办了,可以在海底铺设管道过去,抽取那边的天然海水。之所以要从海底取水,是因为海面附近的浮游生物和漂浮杂质比较多,不如深层的水质洁净。当然铺管道的成本也很高,一般最多几百米到1~2公里。
比如日本冲绳的美拉海水族馆,当地的海水已经比较干净了,但还是要从300米远的小岛海底取水。抽水管的直径达到1.8米,由于水管宽、流速慢,不容易吸附海底生物。深圳的小梅沙海洋世界,则是国内少数使用天然海水的海洋馆之一。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直接购买外海的优质海水。专门租船运水代价太高,但有些货船载货前往外海小岛后,返航时会在压载水舱中装入海水,以保持船的稳性。等货船回到港口,压载水就没了用处,海洋馆可以顺利“接盘”。采用这种方法的海洋馆在日本有一些,国内还没有。
除了质量合格的海水之外,许多海洋生物对氧气的需求量也非常高,比如游动迅速的鲨鱼、章鱼等,狭小的水箱难以满足。
为此海洋馆里一般设有强大的空气压缩装置,可以给各个展箱和水池供氧。珊瑚礁生态位于浅层海底,阳光充足,在海洋馆中也需要模拟类似的环境。海洋馆一般位于市内,天然光照难以达到要求,就得使用大量的人工照明。比如美国亚特兰大的乔治亚水族馆,一个620立方米的珊瑚礁巨型展缸,配备了60盏金属卤素灯,总功率高达60000瓦。
海洋馆的水循环以及供氧、保温、照明设备,统称为“维生系统”,是保证海洋馆居民们存活的命脉。不管开馆闭馆,维生系统都必须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一刻不停地运转,相关的电费、燃料费和维修养护成本自然是少不了的。在人类的地盘模拟海洋,哪怕只是海洋中的一滴,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