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曾梦想拍一张彩色照片:那些只能拍黑白照的小朋友们

作者: 花落成蚀

来源: 果壳网

发布日期: 2015-06-26

本文探讨了南极和北极的代表性动物,特别是那些只能拍黑白照片的动物,如阿德利企鹅、大海雀、马来貘、皇狨猴、亚马逊牛奶蛙和银环蛇。文章详细介绍了这些动物的生物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生存状况。

抛开虎鲸不谈,南极的代表动物们大多都有黑白两色,而北极的似乎只有白色……为什么北极就没有企鹅呢?好吧,让我们就从这里说起……

“北极企鹅”大海雀:消失于彩色照片问世之前

阿德利企鹅(Pygoscelis adeliae),企鹅目(Sphenisciformes),企鹅科(Spheniscidae),阿德利企鹅属(Pygoscelis)。注意到它们囧囧有神的眼睛了吧。

等等,阿德利企鹅可不是北极的居民,它们是正宗的南极企鹅。它们中的一些小个子成年后身高只有70厘米,体重4千克。和其它南极企鹅比起来,这种企鹅虽然不算大,分布却很广泛,在它们的繁殖季节里南极大陆沿海地区几乎所有的岛屿、海岸都能够找到大群大群的这些黑白相间的动物。可能正是分布广,加上颜色纯,阿德利企鹅被当作是最“经典”的企鹅,出镜率颇高,包括果壳网谣言粉碎机提到过的BBC愚人节玩笑里飞行的企鹅也是它。

阿德利企鹅的“经典”还因为它的古老。系统发育学和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显示,阿德利企鹅属自3800万年前与其它企鹅科的其他物种分道扬镳,在1900万年前的时候阿德利企鹅就正式出现了。它也算得上是一种活化石吧。

阴差阳错,企鹅的英文名——Penguin,却本该属于一种北半球的鸟:大海雀(Pinguinus impennis)它属于鸻形目,与企鹅亲缘关系甚远,但是看起来非常像。大航海时代欧洲人首次见到南半球的企鹅时才误将Penguin安在了它们头上。

大海雀曾经广泛分布在北大西洋海域:从法国以西到挪威以北,从格陵兰、冰岛到拉布拉多,所以也曾被称作“北极大企鹅”。它们在巨岩构成的孤岛上繁殖,在鱼群丰富的海洋里觅食。它们和企鹅一样,虽不会飞,走起路来也显笨拙,但是在水中却身手敏捷。

不幸的是,这种被北大西洋沿岸的原住民利用了千万年的动物,在16世纪突然具有了许多商业价值:当时的欧洲人十分喜爱它的羽绒,这是大海雀濒危的直接原因之一。虽然后来各国也有一些保护措施,但富有的收藏家们对这种濒危动物的标本和蛋的需求仍居高不下。因此,大海雀在人类的大量捕杀下,于1844年灭绝。

大海雀灭绝后,企鹅独占了Penguin这个名字。今天,人们熟悉这些南极的黑白色的大鸟,嘲笑它们没拍过彩照。而最后一只大海雀死去时,人们还没有发明彩色摄影技术,大海雀连遗憾不能拍彩色照片的机会都没有。

马来貘:去动物园必拍的黑白留念

让我们回到不那么沉重的话题上来。如果要去动物园找一种大型黑白动物留影,又不想跟着人群挤着拍熊猫和斑马,马来貘就是你的最佳选择了:它黑色的身体在下半身包上了白色的尿不湿,只要不张开嘴露出粉红的舌头,马来貘怎么拍照都是黑白的。

貘们与猪看起来确实比较像,都有圆滚滚的身体,半长的鼻子。但是只要看蹄子,就很容易区分了:貘前肢有四趾,后肢有三趾,而猪的前后肢都是四趾。分类上,这两种动物差得比较远,分属奇蹄目和偶蹄目,貘与马、犀牛是本家。

既然是奇蹄目的动物,那么为什么貘的前肢有四趾呢?其实无论是奇蹄动物还是偶蹄动物,它们的祖先前后肢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五趾的。只是在长期的演化中这些趾退化消失了,以马为例,在它们的进化史上,越是近期出现的种类趾越少。貘前肢的四趾正是一种原始性状。

马来貘是现存的四种貘中最大的一种,其它三种貘(拜尔德貘、山貘和巴西貘)都生存在美洲。有研究者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OII)的基因序列重建了貘类的系统发育树,发现亚洲和美洲的貘在距今两千到三千万年前就已经分了家。

然而现存的貘之间外型都比较类似,尤其是幼崽,都有点缀白色条纹的褐色毛皮;虽然头骨有一定的差异,但它们的牙齿也极其相似,特征多有重叠。所以,相当多的研究者认为这四种貘可以归在同一个属内。

貘的习性有点类似于河马,是半水生的,只是对水的依赖没有那么强烈。它们的牙齿适应于吃柔软的植物,无法适应粗硬的草,再加上这种动物行为很原始,貘无法与新兴的偶蹄目动物竞争,自更新世以来这类动物一直在衰败。

本已衰败的马来貘种群,日益受到人类的影响,数量一再减少。目前,这种憨态可鞠的动物已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上被列为濒危(EN)物种。

皇狨猴:德皇的黑白半身像

把这种产自亚马逊盆地西南部的皇狨猴算到一辈子只能拍黑白照片的动物里面其实挺牵强,因为它们胸前有黄色的斑点,还有条红褐色的尾巴。但是,这样帅气的胡子实在是太吸引人了,所以几乎所有的皇狨猴照片都是半身像,除了黑白就没有其它颜色了。而正是这黑白半身像,让这种小猴子成就了大名:

“皇绒猴”的英文是Emperor tamarin,这个名字其实来自于一个笑话:说这种猴子的胡须和德皇威廉二世的还有几分相似。之后“皇”这个字就定了下来,成为了它们正式的名字。

皇狨猴所在的狨科,全部产于美洲。美洲的猴子都被称作新世界猴,正式一点的名字唤作阔鼻猴(Platyrrhini)。相对于所有亚非欧产的旧世界猴或者称狭鼻猴(Catarrhini),阔鼻猴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的两个鼻孔间距很大,且开孔方向是向着侧面。

与大多数灵长类一夫多妻制的家族构成不同,皇狨猴的家族领导为雌性,典型的一妻多夫制家庭。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一般不会超过8只,并由年纪最大的雌性带领,依靠灵活的身体在树上寻找昆虫、鸟蛋或是果子吃。而且在小狨猴宝宝出生后,家族内所有的雄性都会担起带孩子的责任。相信每个雄性皇狨猴都会是位好奶爸。

雨林里的生活看起来挺浪漫,但也危机四伏。皇狨猴虽然和实行帝国主义的德皇威廉二世长相相似,骨子里却是不折不扣的和平主义者。它们经常会与生活在一起的其它狨类例如棕须柽柳猴(Saguinus fuscicollis)一同警戒,防范食肉动物的攻击。

亚马逊牛奶蛙:褪色的黑白照片

咦?这只蛙不是褐色的么,怎么能说它只能拍黑白照片呢?

黑白照片存放时间久了,就会变成称作“Sepia”的深褐色,这种颜色看起来最怀旧了。在亚马逊牛奶蛙身上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这种树蛙身上有类似奶牛的花纹,在它们还是幼蛙的时候,身上的深色花纹是纯黑的,浅色花纹是纯白带一点亮蓝色。随着它们慢慢长大,身上的黑色花纹会慢慢变浅成深褐色,白色花纹会褪去蓝色,变成浅灰。这简直就和黑白照片老化的过程一模一样!

这种树蛙被称作牛奶蛙,可不是因为身上有奶牛的花斑,而是因为它能挤出牛奶。好吧,这“牛奶”其实是像牛奶一样的毒液,是亚马逊牛奶蛙受到威胁时,身上的小疙瘩分泌出来的,用来赶走捕食者。

虽然亚马逊牛奶蛙会分泌毒液,但是这种南美产的动物依旧被很多人当成是很好的宠物。亚马逊牛奶蛙在自然环境中就把巢安在大树的树洞中,所以很容易适应人工巢穴。

银环蛇:黑质而白章的低调杀手

亚马逊牛奶蛙说它有毒,银环蛇笑了。

银环蛇产于我国南方,以及缅甸、越南。和它的眼镜蛇亲戚一样,银环蛇的毒液里富含神经毒素。研究者从银环蛇的蛇毒中分离出了两种有效成分,分别是α-银环蛇毒素与β-银环蛇毒素。中了这种毒之后人倒不会感觉很疼,反而会有嗜睡感,果然杀人于无形。接着毒素会攻击神经突触,使肌肉麻痹导致中毒者无法呼吸而死。台湾的研究者认为,银环蛇的毒液在所有的陆生蛇中排行老二。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银环蛇的毒性虽大大,但性格却很温和,很少主动攻击人。所以,在野外看到这家伙的话,赶紧闪开是王道。

银环蛇的样子就如它的名字,黑色的身躯上有一道道的银色环纹,大的银环蛇可以长到一米多。它们食性广泛,多以以鱼、蛙、鼠为食,其它种类的蛇也在银环蛇的食谱中占有一席之地,常有人在野外发现银环蛇吞食其它的蛇类。

UUID: ad3d8551-5983-4a7f-b6ba-c6abaefeab2d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5/2015-06-26_也曾梦想拍一张彩色照片:那些只能拍黑白照的小朋友们.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7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