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是夏天少不了的一道风景,尤其是在快要下雨的闷热天气,经常可以看到大群大群低飞的蜻蜓,其中最常见的种类就是黄蜻了。黄蜻在分类上属于蜻蜓目蜻科,俗称黄衣,在1798年就有描述。黄蜻长着大大的红色复眼,身体是金黄色的,腹背中央有一条黑色的纵纹,双翅透明轻盈,在台湾被称为“薄翅蜻蜓”。蜻蜓的每片翅膀前缘的上方,都有一块深色的角质加厚部分,这个部分叫做翅痣。
翅痣小而重要,可以让蜻蜓在快速飞行时稳定翅膀使其不因剧烈震动而断裂。飞机机翼末端前缘有加厚区,就是仿照了蜻蜓翅痣的结构。翅痣也是蜻蜓的一个分类特征之一,黄蜻的翅痣是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雌雄黄蜻差别并不大,外观看起来比较接近。雌性黄蜻会在交配后找淡水环境点水产卵,它们对水质要求并不高,这也是它们分布广泛一个原因。
搞笑的是有时候雌性黄蜻会把发光的玻璃当做水面,见过傻傻的黄蜻不停的在玻璃上点点点,企图产卵,看着都让人捉急。卵孵化出稚虫,蜻蜓的稚虫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做水虿。水虿在淡水中生活,性情凶猛,以小型的水生昆虫甚至小鱼小虾为食。经过数次蜕皮,水虿越长越大,最后在水边找一个合适的植物攀援羽化。羽化后的成虫黄蜻依然是肉食性,可以捕食其他小昆虫。白天的黄蜻很活跃,几乎一刻不停的在空中飞舞。
到了晚上,它们就安静下来,用六足抱着植物的茎干,眼朝上倒挂着休息,对周围的变化也不甚敏感。黄蜻大约是这个星球上分布最广的一种蜻蜓了,温带至热带的各种环境都能见到它的身影。黄蜻有惊人的迁徙能力,科学家的研究发现,黄蜻能沿着海面飞行,以每秒10公里的风速,跨越几个世代,从印度跨越印度洋飞到马尔代夫,一直飞到非洲南部,飞行距离超过10000公里!
因为这些特殊的技能,使得黄蜻有了globe skimmer(全球浏览者)和wandering glider(漂流滑翔机)的美誉。从结构上看,黄蜻的后翅比前翅宽阔,被视为高级别的进化特征,因为这样的结构造就了它们迁徙和滑翔的能力。下次看到黄蜻,应该会有几分刮目相看的感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