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练习翻白眼: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人类有眼白?

作者: 果壳

来源: 果壳网

发布日期: 2015-06-20

本文探讨了人类眼白的作用及其在进化中的意义,指出人类眼白的存在可能与视觉交流和种内合作的需求有关。

昨天,华妃扮演者蒋欣的一组“翻白眼教程”风靡微博,堪称眉目传情,令网友盛赞“蛇精病啊!”而在热闹之后,有些人不禁又升起疑问:为何只有人类长着如此大面积的眼白?或许,正是因为“眉目传情”。问题:眼白有什么作用呢?很多动物看起来都没有啥眼白。例如海豹:并不是独有的,但的确人的眼白最大……下图是灵长类眼睛的眼白状态。注意别的灵长类也有“眼白”(也就是巩膜sclera),但它们不见得是白色的。

里面有两个指标:上面的粗网格的是眼白占眼睛的面积,下面的细网格则是眼睛的宽高比,显然越宽的眼睛露出来越多。和人类的其他亲戚相比,人类遥遥领先。那么,两个问题——为啥人眼白是白的,为啥眼白这么大。这篇论文的核心假说是:其他的灵长类都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在往哪看,但是人类反过来,是恰恰要强调自己在往哪看。灵长类是视觉高度发达的哺乳类。

为了立体视觉,眼睛要在前面,但是这就意味着视场缩小了,要看到周围的东西需要转头或者转眼睛。但是随着动物越来越大,转头所需能量也越来越大,转眼睛相比之下就更加划算,所以大一些的动物眼白就应该大一点儿,给转眼睛留出余地。此外,人类是地栖的灵长类。树栖生活比起地栖,需要更多竖直方向的扫视,而地栖则是水平方式的扫视。较宽的眼睛也有利于地栖的生活。但这些还都是定量的改变。

一般的灵长类巩膜都是棕色的,色素需要能量,因此这样的染色应该是有意义的;很多别的哺乳动物,暴露出来的巩膜也是棕色的。一种说法认为色素是用来防强光的,但这在灵长类中似乎不成立:很多夜行的灵长类也有。更可能的作用是视线伪装——在灵长类中,视线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比如直接四目相对在很多猴子中是即将发起攻击的前兆,但如果看不出来对方是否在盯自己,就无法预判。

再比如这可以欺骗捕食者,让捕食者误以为自己已经被发现了,从而可能阻碍它发起袭击。如果是为了伪装视线,那么巩膜和眼睛本身的颜色应该相近,最好连脸的颜色也差不多,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人类是唯一的例外。人类的眼睛外面有一圈深色,眼睛也是深色,偏偏眼白是白的,这样人在往哪里看,一清二楚。

其原因,也许是因为人类演化过程中的压力变了——人的体型比较大,所以遭受捕食者的威胁变少了;相比之下,人的种内交流变得重要得多了,为了沟通和合作必须有信号,而只需要简单的几个突变,失去巩膜色素,就很容易产生这样的效果。

UUID: 71205298-010b-41c0-b3d2-c14adfc71d89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5/2015-06-20_全民练习翻白眼: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人类有眼白?.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2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