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能驯化恐龙,你想要养哪一种?

作者: Ent

来源: 果壳网

发布日期: 2015-06-18

本文探讨了如果人类能够驯化恐龙,可能会选择哪些恐龙作为驯化对象,并分析了这些恐龙与现代驯化动物的相似之处和潜在问题。文章还讨论了驯化动物所需的基本标准,并列举了几种具有潜力的恐龙,如小盗龙、似鸟龙、鸭嘴龙等。

地球上第一批智慧生命诞生于它诞生后的45.5亿年。此时的陆地,主导的动物是哺乳类和鸟类,所以也正是它们成为了驯化的主要对象。但是如果时钟稍微往前拨一点儿,调到44亿年前后这段时间,如果我们是诞生在此时的智慧生命,周围是各种各样的恐龙,我们会驯化其中哪些呢?(是的,我们已经驯化了鸡鸭鹅,不过这里就暂时只考虑非鸟恐龙吧。)恐龙的演化史长达1.6亿年,当然不可能有哪个智慧文明能接触到全部的物种。

不过,为了讨论方便,就假定我们可以在全部已知的一千种恐龙里选择吧——可以想象成我们掌握了复活恐龙的基因工程技术。以我们现实中驯化的物种做参照,可以尝试列举一下,都有哪些恐龙是潜力股。贾里德·戴蒙德曾经总结过驯化动物(特别是大型动物)所需要的几个基本标准:日常食物、生长速度、圈养中的繁殖、凶险的性情、容易受惊的倾向、群居结构。恐怕没有几种恐龙能完美符合以上所有要求,我们只能尽力而为啦。

恐龙最近亲的现生动物是啥?是鸟。那么,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我们能不能从恐龙中找到只大号的鸡或者鸭子什么的来驯。好消息是,恐龙也的确是下蛋的。蛋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食物,蛋白质组成好,只需一只动物就可不停产蛋,而且还能保存一定时间——前提是你不把它敲开。因此鸡蛋的大小极为合适,而鸵鸟蛋就嫌太大了。不幸的是,恐龙很大。

虽然并非所有的恐龙都是霸王龙那样的巨兽,但整体看来,已知的恐龙确实要比已知的哺乳动物或者鸟类整体上大好几圈。在鸟类中,身体质量的对数和蛋质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个子越大蛋也越大,废话),恐龙大概也是如此——所以我们最好是在那些小号的恐龙里找。一个可能的龙选是小盗龙。它几乎是非鸟恐龙里最小的一种,长度1米,重量只有1公斤,和原鸡相当。

它们和最聪明的伤齿龙是亲戚,所以想来不至于太蠢……小盗龙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如果你抓住了一只,把它丢在院子里围起来,它很难逃出去。小盗龙的四肢都有翅膀,具有初步的飞行和滑翔能力,但是它在地面上的运动就非常尴尬,而且现在认为它很可能难以从地面起飞,要从树枝上起来。原鸡的飞行能力也一般般,这可能是它成为早期被人驯化的鸟类原因之一吧。上面用小盗龙作为蛋的来源其实有一个潜在的问题。

虽然恐龙个头大,但看起来恐龙蛋的大小没有完全跟上恐龙的体型,就算最大的恐龙蛋也就那样而已。有可能恐龙的蛋整个比鸟类要小一圈,那么保险起见,也找一种稍大的恐龙吧。中国似鸟龙看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天然成群。在两次主要的发现里,第一次一口气发现了14只,第二次又是11只。但是不要立刻就脑补出一个温馨大家庭——这里面有幼体有亚成体,偏偏没有成年个体。

看起来长大成人的都跑去各干各的事情了,只有未成年龙在一起相依为命。这种恐龙身长大概2米,也吃素(有胃石),而且拥有大长腿,看起来很擅长跑(但可能和鸵鸟一样,也擅长踢人)。不过跑得太快,就意味着不会长到太肥,产蛋可以,肉的话还是略有欠缺了。小盗龙太小了,似鸟龙又瘦,总得有点大型动物吧?在可驯化动物中,鸭嘴龙是个显而易见的“龙选”。首先,它们吃植物。其次,它们聚群生活,容易控制。

第三,它们的大小在恐龙里还算勉强可以接受——最小的长3米左右,只是比牛大一圈而已。然而,鸭嘴龙有一个严重问题:目前的证据表明,它们是迁徙的。最极端的估计认为它们可能迁徙上千千米,稍好的也得几百千米。这就意味着,你没法像养牛羊那样用篱笆圈出个草场来。

事实上,这是很多非洲动物没有得到驯化的关键原因……话说回来,虽然鸭嘴龙是吃植物的,但是它和所有别的植食恐龙一样,共享一个大麻烦:不太能吃被子植物,特别是不大能吃草。动物和植物之间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军备竞赛的,恐龙已经离场六千五百万年了,这些年来植物发明的新把戏,恐龙基本上都没怎么见识过,更别提招架了。因此,今天的它们很可能在迁徙路上就饿死了。生不逢时呀。

其实鸭嘴龙科里除了鸭嘴龙,还有不少生活习性相近的恐龙也都可以尝试驯化,但其中有一种恐龙因为一个特殊的生理结构脱颖而出:青岛龙(Tsintaosaurus)。自带骑乘扶手的动物可不多呀!还可以满足独角兽cosplay的需求。吃肉不划算,吃植物不习惯,那吃虫子总可以了吧?虽然现实中食蚁兽并没有得到驯化,但尝试总是值得鼓励的。

严格说,镰刀龙吃草的可能性比吃虫的大——但这样不太容易解释它的“镰刀”(极长的爪子)的作用。一种猜测是这可能是用来开白蚁巢的。不过,你真心不想和长10米、重5吨、光爪子就1米的动物住在一起……这种恐龙有三个大优点:第一,肥;第二,慢;第三,脑子小。虽然把它比作猪对猪并不公平(人家其实还挺聪明的),但我们只是为了吃肉嘛。一种又肥又慢又笨的动物是怎么活下来的?

当然,它有防御措施——浑身上下有很多骨甲,对于屠夫没有太大影响但是有助于抵御别的野兽。但它的另一个绝招可能同样重要:高效的消化系统。敏迷龙肚子里的植物残渣全都很小,而且能看到干净的切口,这证明它很可能一定程度上可以“咀嚼”食物,而不用像很多别的恐龙那样先囫囵吞进去再靠胃石慢慢磨。等一下,这简直是完美的肉用牲畜啊!剥下皮来还能自动生成板甲!说完吃肉的,再说说干苦力的。

甲龙(Ankylosaurus)看起来是个不错的苦力——吃素,身材敦实,背上的甲提供了天然的搭乘平台。长9米重6吨的身体素质看起来足以胜任各种重体力劳动(虽然驯化的时候就难了)。可惜,甲龙有个不大不小的麻烦——尾巴上的棒槌。这东西应该是用来抵御敌害的,但要是拉犁的时候随便晃上两下,不得掀翻一堆人砸出好几个大坑?不行,这太危险。所幸甲龙是有亲戚的。

一个可能的亲戚是埃德蒙顿甲龙——它稍微小一号,背上有板子,但尾巴没有棒槌。全是骨板的背装东西合适,坐上去可能会很硌,但反正我们养了一堆小盗龙,拆点儿龙羽做个垫子还是容易的。但是,牛的另一大功能,它就无法实现了。别说埃德蒙顿甲龙,所有的恐龙都没辙,那就是——没有奶。哺乳动物也是有种族特长的!以上所有的恐龙都有一个问题:太笨了。

当然有些比另外一些更笨,但总的来说,恐龙的大脑都不如后来的哺乳动物和鸟发达。硬要挑出来最聪明的一种,那大概就是伤齿龙了。单纯的脑容量其实不是衡量智力的合适标准。大象的脑重量是人类的四倍,然而它的体重接近人类的一百倍,有大量的脑区要负责运动和感觉,无法用来“思考”。因此,必须把体重和脑容量综合考虑。按照这个指标,伤齿龙是脑最大、最接近鸟类的。从它的爪子和立体视觉来看,它应该是能够捕食的。

然而它的名字来源——牙齿上看起来很吓人的锯齿——仔细研究之下却有问题:这些牙齿的结构和磨损程度和植食动物更接近。因此它也许是个杂食的动物。杂食的捕食者,聪明,立体视觉,体重约50千克,这些特征全都类似于现实中的狼。唯一的问题是,尚无证据表明伤齿龙是群体狩猎的。但是没有关系,我们还有另一种群体的狩猎者作为备选。首先要讲一个基本知识:有一个科的恐龙,叫做“驰龙”。

它和鸟类的关系很近,其下许多物种(有可能是所有物种)都有羽毛。驰龙科里最著名的恐龙,当然是迅猛龙,哦不,伶盗龙(Velociraptor)了。迅猛龙可能是来自台湾的译名,但它的学名直接翻译过来是“敏捷的盗贼”,因此伶盗龙是更加合适的称呼。伶盗龙出名的最大推手是《侏罗纪公园》。在电影中,这是一种聪明的群体狩猎生物,体型和人相当。可是这和现实中的伶盗龙完全不相符呀!

真正的伶盗龙其实和火鸡差不多大(并且很可能也有羽毛),也没有发现群体狩猎的证据。这是因为,电影的形象其实张冠李戴,取的是驰龙科下另一种恐龙——恐爪龙。恐爪龙的名字来源于它后肢第二趾上巨大的爪(是的,大部分恐龙的命名人就是这么没有想象力)。一些证据表明它可能会群体狩猎大猎物——比如在一个化石点发现腱龙的残骸和许多疑似恐爪龙牙齿,腱龙的体型是恐爪龙十几倍,不太可能被单只恐爪龙干掉。

在《侏罗纪世界》里,主人公成功地训练了一群(实际上是恐爪龙的)迅猛龙。虽然这是电影的幻想,但姑且就算做一种可能,和伤齿龙互补好了。那我们的主子,猫呢?不管你们怎么觉得,反正我就觉得是果壳綦江龙(Qijianglong guokr)了……

UUID: c023ff20-1ee6-49b3-b3bc-7797027a4e3d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5/2015-06-18_如果我们能驯化恐龙,你想要养以下哪一种?.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8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