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用什么去对抗那些“不可抗力”?

作者: 李松蔚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5-06-14

本文探讨了在不可抗力情况下,如何处理损失和责任的问题,强调了人类在面对不可抗力时的联结和善意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精神分析师和来访者约定了时间见面,他按时出了门,不幸遇到了不可抗力——比如,交通事故——没有按时赶到,让来访者在诊室里白白等候了一个时段,精神分析师还会让来访者交钱吗?

答案似乎很显然:来访者完全不需要为这个时段付费,毕竟他没有得到应得的服务,还浪费了不少时间。他也许还应该获得一点补偿,起码是口头道歉?尽管持这一观点的人占绝大多数,仍然有少数精神分析师坚持:可以在设置中规定,来访者需要为这种情况支付费用。

那么,诊室应该收取场租吗?似乎没理由让它蒙受这个损失。它毕竟在这个时段被使用了。然而,它应该获得的场租收入该从哪里来?不管是来访者付还是咨询师付,付这笔钱其实都很冤枉。在极端的情况下,假设咨询师不挣钱,来访者支付的咨询费全部都用于场租,那么咨询师因为不可抗力未能提供服务,还必须倒贴,用来补贴场地和管理成本。

所以我们总会有道理,用来证明“某一方不承担损失是合理的”。对于损失的补偿,我们大致会遵循这样一个逻辑:谁有责任,谁买单。这里的“有责任”,直观来说,就是犯了错的那一方。但是一说到不可抗力,这办法就不好使了。不可抗力的意思就是:谁都没有责任。

契约的建立可以提前规避这种冲突,但仍然还有照顾不到的灰色地带。不同的平台可以有不同的做法,这都无可指摘。在我这朋友看来,他是弱势群体,而平台家大业大,出了事理应有所担当。但话分两头说,如果客人一窝蜂地退钱,只怕一般平台也承受不起。

其实,“谁有责任,谁买单”这种观念不过是一句美好的祝福,隐含的实质是“我没犯错,就无须承受损失”。这句话听上去可靠,却是彻头彻尾的梦幻泡影,没有丝毫依据。没犯错,就真的不必承担损失么?

失落的控制感遇到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寻找责任人:“他妈的,这事该怪谁?”亲近的人会有不合情理的内疚,生拉硬拽也非要把悲剧跟自己扯上点关系。但是这么想的背后,实际上是为了重新找回控制感:“一定是有人犯了错!怎么可能没人犯错呢?”

然而,这样的教训也自有其价值。就像那些严厉的,少数派的精神分析师,用“只要是不可抗力就该你来买单”的设置,传递了一个态度: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蛮不讲理的臭流氓。你分明一点没做错,但是啪!事情就撞上门来了。

不可抗力让我们正视人类的脆弱。而脆弱催生出另一种坚强。在这种时刻,人类最大的法宝就是联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聚到一起,让苦痛者略觉安慰,让绝望者不至于孤立无援。而我们施以援手的方式,常常是:“来,我知道这世界很操蛋,我愿意替你分担一部分的损失。”

不应把这看作一种责任,或是契约限定的义务,而是作为人类的一份子,在面对不可抗力时最本能的善意和共鸣。对精神分析师的那个问题,我现在的回答仍然是:我不需要来访者付费。即使是来访者一方因为不可抗力而临时失约,我也不需要他付费——我这么做,传递的信息并非“承担这部分损失是我的义务”,而是“我自愿承担这部分损失”,由此为咨询关系注入了一分弹性。

我们无法控制不可抗力,但我们多少还可以控制自己。这正是人性中最可贵的一面。面对不可抗力,没有人有责任,这只能称为“正确”。然而无数个没错的人站到一起,默契地相互支持和分担,这就足以称为“高尚”。是人性在不可抗力之下,明知不可抗的对抗。

UUID: 8b568343-4647-495b-bb0d-82453bc0438e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5/2015-06-14_我们该用什么去对抗那些“不可抗力”.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