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军潜艇之水族英雄谱(四)红石鱼

作者: 血花刀剪

来源: 博物杂志官方微信

发布日期: 2015-06-11

“红石鱼”号潜艇在二战期间击沉多艘日本商船和护航航空母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被誉为潜艇中的“杀人王”。其命名源于危险剧毒的石鱼——毒鮋,象征其致命性和隐蔽性。

其貌不扬却危险剧毒的石鱼——毒鮋,用来命名二战潜艇中的头号“杀人王”,或许再妥当不过。“红石鱼”号(USS-269)属于小鲨鱼级潜艇,1943年6月服役。短短2年的参战期间,它仅仅出击8次,却击沉了18艘、9.99万吨的日本商船,以及“大鹰”号护航航空母舰,获得3次总统集体嘉奖。不过更彪悍的,是它造成了1.4万人的丧生,可谓潜艇中的一代死神。

二战中的美军“红石鱼”号潜艇(Rasher,SS-269)。图片来源:subvest.com

在1944年2月的第三次巡航中,“红石鱼”号潜入印尼海域,在巴厘岛附近伏击了一支日军运输船队,击沉了“丹后丸”和“隆西丸”号。偏巧这两艘都是满载人员的船,结果造成前者搭载的至少3500名印尼劳工、后者搭载的至少5000名日本陆军官兵丧生。一个多月后的3月27日,它又把“日南丸”号运兵船送进海底,并干掉了300多名日本军人。

“红石鱼”号的第五次巡航更是传奇:1944年8月18日的月黑风高夜,它凭借雷达发现了一支日军船队,接连把艇首6具、艇尾4具发射管中的鱼雷射了出去。其中2枚把满载汽油的“帝洋丸”号油船炸成了碎片,3枚击沉了“帝亚丸”号运输船,导致其搭载的2600余名日军丧生。还有3枚鱼雷击沉了客轮改造的“大鹰”号护航航空母舰,舰员死亡747人。

大鹰号护航航空母舰模型图。二战期间,日本海军将几艘快速客轮改造成类似美军、英军的护航航母,以保护运输船队,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反潜武器,结果它们反倒沦为美军潜艇的猎物。图片来源:modelcars.com

“红石鱼”号的这两次出击,就造成至少1.2万人丧生!二战中造成伤亡最大的一次潜艇攻击,是1945年1月,苏联C-13号潜艇击沉了载满难民与伤兵、正从波兰占领区撤回德国本土的“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运输船(原为豪华客轮),导致大约9300人丧生,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沉船灾难。但C-13号在战争中并无其他突出表现,因此二战中的潜艇杀人王,很可能要落到“红石鱼”号头上。

杀业深重的“红石鱼”号,却平安活到了战争结束。1946年退役后,它又两次重新入伍,先后作为雷达侦察潜艇和辅助潜艇,甚至还参加了越南战争,直到1971年才被送进了拆船厂。

“红石鱼”(Rasher)在英文中是许多种鱼类的俗称,从潜艇的艇徽及其出色战绩来看,所指的应该是一类危险的鱼——毒鮋。

毒鮋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是玫瑰毒鮋(Synanceia verrucosa),体色喜人,不过相貌就比较奇葩了。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毒鮋泛指鮋形目、毒鮋科的鱼类,广泛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的热带浅海。它们体型不大,大多数种类不过20~40厘米长;也不擅长游泳,通常就趴在水底的岩礁、珊瑚礁或沙地上,俗称石鱼(Rock Fish)。别看平时懒散,它们碰到小鱼小虾游过身边,就迅速一跃而起,张开大嘴将其吞掉。

至于毒鮋的防身手段,就是背鳍上的毒刺了。毒鮋的背鳍有10余根尖利的“鳍棘”,棘侧有沟,连通着基部的毒腺,谁要踩到它可就倒了大霉。毒鮋的毒是神经毒,如果人被刺伤,很快会感到剧烈疼痛,创口变得又青又紫、又红又肿,仿佛被火灼烧一般,好几天才能痊愈。如果在水中不小心摔倒麻痹,或是诱发了心脏病什么的,就玩完了……因此在我国沿海,它们又有另一个俗称:海老虎。

毒鮋带毒的背鳍多用于防身,一张大嘴才是它们的主要捕食手段。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更缺德的是,毒鮋还特别不想让人发现。它们的鳞片细小,粗糙多粒,还经常长着一堆疣子之类的东西,趴在礁石或沙地里真的很难看出来。这也没办法,毕竟毒鮋的捕食主要靠隐蔽埋伏,外形太高调的话非饿死不可……幸亏这家伙繁殖力一般,不然去海边的时候碰上一条,可就麻烦了。

俗称“狮子鱼”的蓑鮋,在海洋馆中比较常见,它们是毒鮋的近亲,毒性稍弱,身上醒目的花纹有警戒作用。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UUID: c6c0ab8d-6fe3-443e-905c-95e8556fdc0a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14-2015年/2015-06-11_二战美军潜艇之水族英雄谱(四)红石鱼.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