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与其说是小孩子们的节日,不如说是不想长大的大孩子、老孩子们怀旧的日子。对人类来说,童年是无忧无虑(相对而言)的幸福时光,但对野生动物来说,童年或许是它们一生当中,最艰难的时期……
动物当中童年最幸福的,或许要数大象了。大象是“母系社会”,幼崽生活在母亲和姨妈、姥姥、姨姥姥们的悉心保护之下。
在长达10~12年的童年时期,它们会在象群中一边和小伙伴们玩耍,一边从长辈们那里学习生存技能,而且极少受到食肉动物的攻击。过了这个年龄,雄象会离开单独生活或者找一堆基友们组群,雌象则会一辈子留在自己出生的大家庭里。小象在象群中得到细心呵护,唯一的麻烦是,象群尤其是非洲象群,每天需要跋涉数十公里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幼象如果体力不够掉了队,就算有妈妈陪伴在身边很可能也会饿死的。
大中型食草动物一般是独生子女,幼崽生出来没多久就能活蹦乱跳,和母亲一起行动。并非所有食草动物都是群居的,比如犀牛一般是单独行动。因此小犀牛很少有机会跟其他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身边也只有妈妈单枪匹马地保护,遭遇捕食者攻击的危险比小象大得多。
那么草原之王狮子呢?别看狮群貌似不可一世,萌萌哒的小狮子,却只有20~50%能成功活过童年。与独居生活的其他猫科动物相比,群居给幼狮带来的好处很有限。
母狮生下幼狮后,往往会把它们单独藏在某个地方一段时间,等幼狮断奶后才把它们带到群体里。平时捕到猎物后,成年狮子也是自顾自地大吃一通,幼狮只能吃些残羹剩饭,食物不够的时候经常饿死。捕猎的时候,母狮们一般是集体参加,幼狮处于失去保护的状态,常常死于鬣狗、秃鹫等食肉动物之口。
最要命的,是狮群经常会改朝换代——草原上流浪的雄狮会向有家有室的雄狮们发起挑战,如果能成功取而代之,接下来就是把前任雄狮们的孩子全部杀死。
相比之下,狼、非洲野犬等群居犬科动物的幼崽,就幸福多了。在狼群或野犬群里,通常只有地位最高的一对夫妇有生育权,其他成年、亚成年个体都是打下手的,大家合力喂养一窝幼崽。不过刀尖上添血的捕食生活毕竟艰难,小狼崽、野犬崽的成活率也高不到哪里去。
人类是有智慧的群居动物,兄弟姐妹讲感情,但许多哺乳类、鸟类的兄弟姐妹是竞争者。比如猛禽以及鹤类、鹳类,虽然一窝可能下两三个蛋,但如果其中有一只幼雏明显比兄弟姐妹虚弱,父母就会放弃抚养,兄弟姐妹也会毫不客气地抢走它的食物,直到它渐渐饿死。当然,生存竞争这种事是不讲什么道德的。
比起兄弟姐妹,毫无体恤同类之心的叔叔阿姨们,或许更加危险。鳄鱼、蟒蛇产卵后会护卵,但幼体孵出之后就不闻不问了,任由它们四散开去,独自艰难求生。在野外,小鳄鱼总是竭力隐蔽起来难以发现,否则很容易被成年鳄鱼吃掉。更多的两栖爬行动物,更是产卵之后就不闻不问,孵不孵得出来,幼体怎样生活,都不再关母亲的事。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大名鼎鼎的负子蟾——这里就不放图了。
童年被视为成人时代的预演,但对昆虫来说,幼虫阶段的生活方式,和成虫时期迥然不同。那些完全变态的昆虫,幼虫只不过是进食机器,只要拼命大吃储存营养就可以了,什么迁徙、求偶、打斗,都不用考虑,面对捕食者的防卫手段也很有限。至于这些虫孩子美不美,萌不萌,不同人类个体的判断也不一样。说的就是你,夹竹桃天蛾幼虫……这位应该不用多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