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环毛蚓(Pheretima tschiliensis)是我们身边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蚯蚓。蚯蚓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统称,海边常见的沙蚕是它们的近亲。虽然蚯蚓看起来长得都差不多,但种类却很丰富:全世界已命名的蚯蚓在六千种左右,超过所有哺乳动物的总和。
蚯蚓虽然分布非常广泛,但是迁徙能力差,在分布上也显示出明显的地域性;例如欧洲的大地被以正蚓科(Lumbricidae)为代表的蚯蚓支配着,而环毛蚓Pheretima则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新几内亚。
一场夏雨之后,地面上玉体横陈的蚯蚓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光景。比较勇敢的小伙伴可能体会过和活蚯蚓亲密接触的手感,在滑溜溜的皮肤上仔细摩挲后又能隐隐感觉到细小扎手的硬毛,宛如阿Q掌下小尼姑新剃的头。
蚯蚓摸起来之所以丝般顺滑,是因为它们体表有丰富的粘液;这些粘液不但能保护娇嫩的表皮,方便蚯蚓在土中穿行,还担负着维持皮肤湿润的重任——它们就是靠着这湿润的皮肤呼吸的。而粗糙扎手的感觉,就是来自体表的刚毛了。环毛蚓的中文名并不是翻译自属名Pheretima,而是来自已经废弃的旧属名Perichaeta;后者用以描述环毛蚓体表环生的刚毛。这些刚毛可以在蚯蚓伸缩的时候抓紧地面,帮助蚯蚓不断前进。
环毛蚓及其他蚯蚓都是典型的土壤动物,深居简出;它们主食各种腐烂的生物残体和有机质,把它们进一步分解成更加细小的颗粒,也就是地面常见的蚯蚓粪便。在蚯蚓的协助下,各种枯枝落叶和其他有机垃圾得以回归大地。蚯蚓在土中穿行时还疏松了土壤,增加了土壤中的空气含量,进一步改良土壤、促进植物生长。
蚯蚓雌雄同体,拥有两套生殖系统。蚯蚓身体前端14-16节有一节特别宽的环节,被称作生殖带(clitellum),主要功能是用来储存卵,并且在产卵的时候分泌粘液将卵包裹在茧里。和上次介绍的马陆一样,蚯蚓的生殖器长在身体前端;交配的时候,两只蚯蚓身体前段反向重叠结合,交换彼此的精子。蚯蚓的卵被粘液制造的茧保护着,孵化出来的小蚯蚓和父母一个样,只是生殖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
蚯蚓以强大的再生能力闻名,不过蚯蚓的再生能力受到种类、受伤程度和伤口位置等因素的制约,并不能像笑话里那样把自己切成几份打麻将。蚯蚓和我们的关系相当密切。它们很早就以地龙之名被当做中药材,也不乏拿蚯蚓做食材的地方美食。除了满足口腹之欲以外,蚯蚓还有很多别的用处。蚯蚓可以用于生物降解,有人甚至会打造属于自己厨房的蚯蚓降解设备,把厨房的有机垃圾都丢进装着蚯蚓和土的大桶里分解。
蚯蚓还是广泛使用的鱼饵和活饲料,也是改良土壤的得力干将。
我们对身边这类常见的动物还是了解得太少太少;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本篇物种日历虽然是在介绍直隶环毛蚓,但大部分都是对蚯蚓的泛泛而谈;因为人们对蚯蚓的了解都非常有限,更别提其中一个单独的物种了。欧洲的蚯蚓跟随欧洲移民一起到达北美,而直到近年来人们才后知后觉的发现,整个北美三分之一的蚯蚓已经都是入侵种了。
北美有很多生境原来是没有蚯蚓的,原生的动植物非常依赖北美森林特有的深厚落叶层环境;但是入侵的蚯蚓高效降解落叶层的能力扫清了地面,对小到微生物大到乔木和脊椎动物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进一步了解蚯蚓之前,谁能想到这样渺小、常见又与世无争的动物能够改写一个大陆的生态系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