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为什么我们要说“上厕所”,而说“下厨房”?是不是反了?
清洁工 回答:汉语口语中“上”本来就有“去”的意思。比方说“上学”、“上街”、“上屋子里去”、“上外面去”。“上厕所”的“上”字即源于此。“下”也有“去”的意思,譬如“下地干活儿”等。但跟“上”不同的是,“下”除了表地理、方位一类的意思的义项以外,还经常含有去做卑微的事情的义项。
这里的“上厕所”是口语中的高频习语,使用“上”这一无感情色彩的口语词比较正常。“下厨房”是去干活儿的。在古代,劳动在人们心里并非像现在主流宣传得这么光荣。而且厨房那是女同志们去的地方。古代在文化上是歧视女性的,这我们可以在语言上找到多得不可胜数的直接证据(譬如说女字旁的字中有很相当大一部分都表贬义)。
古人眼中,女性做的工作,自然也不是士大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样光荣的事情,而是琐屑的、低贱的、没有水平的事情,所以“厅堂”是“上”,“厨房”则是“下”了。
Lithium42 回答:从北大中文论坛,搬运过来这么一篇文章《关于“上厕所”及为何不说“下厕所”》,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下厨房”可能有一种从上到下、从享用到劳作,“与普通、自然的状态不同因此值得注意”的含义。
而“上厕所”共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从共时角度看,“上厕所”有低频关联、高频关联两种说法:(1)“上厕所去看看”(“上厕所”与“去看看”是低频关联)(2)“上厕所去方便一下”→“上厕所”(“上厕所”与“去方便”是高频关联;因为是高频关联所以“去方便”并入“上厕所”)。二、从历时角度看,<<史记>>有“如厕”的说法:(3)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史记·项羽本纪》)古代白话小说有“登东”的说法:(4)原来那汉子是他方客人,因登东,解脱了裹肚,失了银子,找寻不见。只道卸下茅坑,唤几个泼皮来,正要下去淘摸。(<<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下同)(5)一日挑了油担出门,中途因里急,走上茅厕大解,拾得一个布裹肚,内有一包银子,约莫有三十两。(6)荆公见屋旁有个坑厕,讨一张毛纸,走去登东。
(<<词源>>第三册)关于“登东”的“登”,有的解释为“蹲、呆”,理由不充足。应是含有“向上”语义成分的“去”。“登东”就是“上厕所”的意思,而不是“蹲厕所”。如:(7)登东:上厕。(<<宋元语言词典>>)(8)例句(4)的“卸下茅坑”也说明在坑之上一定建筑有什么高于坑的东西。(9)厠,杂也。言人杂厠在上非一也。(《释名·释宫室》)可见“上厕所”表示的是“去”中含“上”的行为。
即:“上厕所”=“如厕”+“登东”。三、为何不说“下厕所”,1、 近代汉语说法的影响,如“登东”。2、“厕所”不同于“水、河、地道”之类。3、“上厕所”无特殊含义。
而“下”在如下用例中具有特殊含义:(12)三下江南(从上到下)(13)下馆子(从大到小)(14)下食堂(从家庭灶到公共灶即从好到差)(15)下厨房(从享用到劳作)(16)下连队(从上级到下级)上例均具有“与普通、自然的状态不同因此值得注意”的含义。而“上厕所”是一种自然行为,非常普通、不值得注意,也无高低上下的特殊含义。所以不能说“下厕所”。
四、公共汽车上的对话
长途公共汽车。
美国学生:老师,可以下厕所吗?老师:可以。上厕所。下车、上厕所。下车、去上厕所。
这位学生也许是把“下车”与“上厕所”搭在一块儿了。对于这种“下厕所”须拆开示范解释,与上述有所不同。如果他再进一步问及为什么不说“下”,就得视程度用上前面的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