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科学家汤姆·弗瑞兹几年前去喀麦隆北部观察当地的玛法人,因为从西方人的角度看来,玛法人的音乐仪式相当有意思。玛法语里是没有“音乐”这个词的,因为音乐总和具体仪式挂钩。比如在准备收割庄稼的仪式中,人们围成一圈,用木笛演奏重复的旋律。演奏玛法木笛相当费力,而且需要迅速地呼气。有的玛法人会一边演奏一边跑跳,整个仪式经常持续几个小时。弗瑞兹说:“仪式是非常累人的,但他们很享受这音乐狂欢。
我对此很感兴趣,而且想把这种模式融入我们的西方文化里。”
2013年10月14日,弗瑞兹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新论文——这是他享受音乐的方式。他的研究方式是把几个健身器械接上电脑,这样使用器械的时候能够产生电子音乐。他给系统取名“即兴健身音乐”,取自“鲍勃·马力的‘即兴演奏’和健身房”。弗瑞兹用这个系统研究我们很熟悉的一个现象:为什么音乐能缓解健身的痛苦。
历史上有很多做繁重劳动时创造音乐、听音乐的范例。组成帮派的囚犯经常会跟着工作节拍唱歌,例如1966年德州监狱里的囚犯。但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科学家才开始研究音乐和锻炼之间的联系,因为技术的发展突然让人们可以随身“携带”音乐。英国伍尔弗汉普敦大学钻研锻炼的科学家安迪·莱因回忆:“八十年代的时候,我跑步时如果想听音乐,得带一个随身听。那时我们还觉得‘随身听真的好赞!
’但现在看来简直太可怕了,你要带那么沉的一个东西和耳机跑步。如今,我们有了iPod以及便携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的研究是和需求相关的。”
莱因和同事的研究表明,人在进行适量运动的时候,音乐能减少疲倦感并提高体能消耗。而且如果跟着音乐的节拍运动,人的耐力和代谢效率都有所提高。对于音乐的积极作用,主流解释是音乐能转移人的注意力。不过弗瑞兹的研究表明这还不是全部原因。
弗瑞兹找了61个志愿者在3台健身器械中的一台上锻炼6分钟,然后填写问卷回答自己的疲倦程度。研究发现,61名参与者中的53人表示自己在创作时,疲倦感要小于只听音乐时的疲倦程度。弗瑞兹认为这个发现很有趣,因为创作的时候,人的注意力并不会离开自己的“本体感受”。相反地,你必须关注自己的肌肉。他表示:“你演奏一段旋律的时候会记住‘我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会弹这段旋律’,也就是说,你的本体感受能引导你演奏音乐。”
其他研究者对“即兴健身音乐”的技术创意表示佩服,但对研究设计提出了问题。如果数据都是真实的,“即兴健身音乐”能让疲倦感降低的原因依旧不明。弗瑞兹认为可能有很多原因。他提出一个叫做“音乐媒介”的概念,就是你在创作或者玩音乐的意识。他认为,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跑者容易按照音乐的节拍跑步,因为“他们可能幻想自己是音乐的媒介。”另有人提出和社交相关的解释。
弗瑞兹认为对于“即兴健身音乐”,社交的确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也打算就此深入研究。他说,根据他自己的经验,运动10分钟以后人会明显感觉到疲惫,这时候社交的影响特别强烈。弗瑞兹说:“到某个时间点你会觉得,天啊真是累死了,我好想回家。但你只是刚锻炼到一半,其他人刚开始创作即兴的健身音乐,你就想好吧好吧,我现在不能停。突然之间你觉得,刚才觉得自己到极限的想法完全消失了,你就能一直这么演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