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不认识小家鼠的生科狗都应该去好好回实验室给跪下祈求小鼠们的原谅。小家鼠又叫鼷鼠,是常见的生物学实验材料,生科狗们熟悉的那个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的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里用到的就是小家鼠,某种意义上来讲,似乎小家鼠还是间接地影响了人类的进步。几乎所有生科狗都认识的著名实验——致死性肺炎球菌的DNA可以使非致死性的肺炎球菌杀死小鼠,而蛋白质却不能。
尽管中文里的“家鼠”指的是褐鼠,但是英语中的“house mouse”专门指小家鼠——例如著名动画片《猫和老鼠》里面的Jerry,虽然它是褐色的,但确实是一只小家鼠。
既然叫小家鼠,那么从非生物专业的人眼中来看,把这个词拆成“小”的“家鼠,就比较容易把它和它的亲戚褐鼠区分开了:小家鼠的大小一般是10厘米左右,而褐鼠的体型……真的挺大的……当然,无论是褐鼠还是小家鼠,被辐射得肥肠(划去)非常大的就真的只是都市传说了。如果觉得只靠大小来区分显得太粗糙,那么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分特征:小家鼠上门牙有个缺口。
实验室中常用的BALB/c,C57BL,C3H/He三个品系的小鼠是近交系,近交系意味着遗传性状非常稳定,不过许多遗传缺陷导致的疾病(如癌症)一般发病率较高(是的,塞拉里尼拿来做转基因实验的老鼠虽然不是小鼠而是大鼠,但是同样是近交系,所以自然养个两年什么癌症都来了。
而本科阶段生科狗们常见的昆明鼠,则和nih,icr(这两个缩写都是研究所的名字,分别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癌症研究所)品系一样,属于封闭群,指的是不近交,但是却是同一种群,所以健康状况好了不少,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三个品系的老祖宗其实都是来自瑞士的白化小鼠的后代,要是这些白化鼠的老祖宗知道它们的后代为人类做了这么大的贡献,不知道会怎么想。
非常难看的nude小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天生无胸腺,常用于肿瘤学研究。小家鼠的寿命并不长,野外通常也就活个三四个月,不过在人类饲养下寿命可以长达两年。由于和人的关系非常亲密,有些地方已经把小家鼠驯化成了宠物——或者宠物的食物,前者大概挺容易理解的,至于后者,你听过宠物蛇么?不得不承认,小家鼠确实有点成为宠物的潜力……尽管驯化后的小家鼠有成为经济动物的潜力,不过野生的个体们可就不是那么可爱了。
我就不提鼠害导致的饥荒了,个人认为这和小家鼠造成的另一个麻烦来讲简直不值一提,另一个,麻烦就是——鼠疫。在我国南方小家鼠是著名的鼠疫传播媒介之一。所以,还是活在宠物笼子里和活在实验室里的小家鼠比较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