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促进伤口愈合 切忌食用发物】在日常生活中,发物主要有以下几种,当身上有伤口或长了疮、痈,发生红肿时不宜食用。一为发热之物,薤、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二为发风之物,如虾、蟹、香蕈、鹅、鸡蛋、椿芽等;三为发湿热之物,如饴糖、糯米、猪肉等;四为发冷积之物,如西瓜、梨、柿等各种生冷之品;五为发动血之物,如海椒、慈菇、胡椒等;六为发滞气之物,如羊肉、莲子、芡实等。
现代临床研究证实,忌食发物对于外科手术后减少伤口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具有重要意义。
真相:
忌食发物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很多时候患者会被告知不能吃“发物”,不然不利于疾病治疗和机体康复。据传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大肆屠戮功臣,大将徐达因患背疮忌食“发物”鹅肉。朱元璋听闻后便赐鹅肉与徐达,徐达食用后背疮发作而亡。可见在传说中,发物的力量不可小觑。
长长的发物名单包罗万象,“忌口”在操作上显得益发困难。经历手术或外伤后仍处愈合期的患者对此颇有疑惑,“我要不要忌口”成为外科医生最常回答的问题之一。
然而,到底何谓“发物”,经典的传统医学典籍上却似乎没有明确说明。从名单来看,民间所谓发物多是一些具有刺激性或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前者以辣椒等调味品为代表,后者则以易引起过敏的蛋、奶、红肉和海鲜为代表。有些极端的说法甚至把糖也作为发物列了进来。不可否认,某些特定人群在食用这些食物时的确需要加以控制,然而伤口愈合时真的也不能吃这些吗?
伤口愈合的过程
一般来说,伤口愈合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受伤早期,伤口出血并形成血凝块,纤维蛋白充填其间,起到止血和封闭外部环境的作用;随着伤后时间的推移,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开始出现在伤口内部,旧有的血凝块被分解吞噬,肉芽组织占据受损部位。随着肉芽组织内胶原纤维的增多,肉芽组织逐渐转变为纤维组织,伤口变得坚硬,瘢痕逐渐形成;到了第三阶段,瘢痕组织开始逐渐塑形,以适应局部生理功能。
伤口愈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核心在于执行修复功能的各类细胞能够良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部因素,另一类则是全身性因素。
伤口愈合会受哪些因素影响?
感染是伤口愈合的大敌。一旦伤口内存在致病菌的活动,病菌产生的酶及毒素等会大大干扰正常的愈合过程。严重时伤口内会形成化脓性病灶,加重组织的破坏。我们在受伤后通常要进行清创消毒,正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感染,促进愈合。
如果伤口缺损过于严重或伤口内存在异物,那么愈合速度也会大大减慢,缝合就是拉拢创缘,缩小缺损。受伤后局部处置不当,组织受压缺血缺氧会导致愈合延迟。一些特殊部位受伤后要保持稳定并制动,反复牵拉也会影响愈合。以上这些都是影响愈合的局部因素。
至于全身因素,营养不良的患者缺乏机体修复所必须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这无疑会对伤口愈合造成不利影响。糖尿病控制不佳或患有艾滋病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细胞功能受抑,伤口也易感染并愈合延迟。年龄因素,老年人的愈合速度也会较年轻人慢。长期服用某些细胞毒药物或者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愈合功能也会下降。总体来说,伤口的愈合情况也可看作全身因素在局部的反映。
发物与伤口愈合
综上所述,如果说发物会对伤口愈合产生影响,那么它必将通过局部和全身两种途径起作用。伤口感染与病原微生物污染和孳生有关,消毒和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是防治感染的关键。目前没有证据提示食物会增加伤口的感染率,其中自然包括那些“发物”在内。当然,如果某些食物会引起过敏,那么无疑应当避免摄入,这无论对健康人还是伤口愈合期的患者来说都一样。
较轻的浅表外伤对全身的影响微乎其微,愈合时并不要求动员很多的营养储备,这种外伤不必刻意追求高营养,同时,发物这些高脂高蛋白或刺激性食物也不会对愈合产生不利影响。而重大外伤或大手术后的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机体以分解代谢为主,此类伤口的愈合需要动员大量的营养储备,此时应对患者补充足够的营养。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发物”们反倒是患者应当重点摄入的对象。
即便患者因为病情所限不能进食,医生也会对此类患者静脉补充高营养。至于刺激性发物如辣椒等,只要胃肠功能允许且没有禁忌,并不排斥适量摄入。流言中称“忌食发物对于外科手术后减少伤口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具有重要意义”是毫无根据,站不住脚的。
发物的神秘源自对食物进行性味归经的传统认识。现代医学的临床实践并不支持忌食发物的观点。在人们对食物进行了科学分析,对食物的成分已了解得较为透彻的现在,发物影响伤口愈合的固有观念必然会逐渐淡化。
结论:谣言粉碎。
发物不是一个明晰的概念。在对伤口愈合的过程和影响愈合的局部或全身因素的认识都比较明确的基础上,医学上不认为以高脂高蛋白为特点的所谓发物会影响伤口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