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创造性天才大都很邪恶?影视作品中充满了这样的形象,例如《蝙蝠侠》中的小丑、《大都会》中的鲁特旺、《神探夏洛克》中的莫里亚蒂,这些邪恶天才集创造性和邪恶与一体。已有研究表明创造力可能会引起欺骗行为,那么反过来成立吗?弗朗西斯卡·基诺(Francesca Gino)等发表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为我们带来了可能的答案。
创造性思维一般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特点:流畅性是你能想出的办法的总数;灵活性是从一种功用转换至另一种功用的次数;独创性是指想法的新颖程度或者独到的程度。如何测量创造力呢?在心理学实验中,一般使用的有远程联想测验、用途测验和登克尔蜡烛问题等。
欺骗行为能够提高创造力?实验通过“引诱”被试欺骗来考察欺骗行为是不是能够提高创造力。首先将100位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
被试依次完成数学逻辑游戏和远程联想测验,被试每答对一道数学逻辑难题奖励50美分。控制组被试直接依次完成两个任务。而实验组则有个小插曲,实验者告知被试电脑有个程序故障:题目呈现后,正确答案将会闪现在屏幕上。实验者要求被试在题目呈现后立马手动按下空格键来避免正确答案的出现,实验者还告知被试尽管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否作弊,他们还是应该诚实答题。
事实上,“故障”是实验程序的正常部分,没有按空格键的次数被暗中记录用来衡量欺骗行为。由于受金钱奖励驱使,又没有人知道自己是否会作弊,实验预测被试将会有欺骗行为。最后被试再完成远程联想测验。结果发现实验组绝大多数被试都有欺骗行为,通过实验程序“引诱”实验组被试发生欺骗行为奏效了,并且实验组远程联想测验成绩比控制组更高,这证明了欺骗行为增加了个体的创造性。
不被规则束缚的感觉才是关键。
那么为什么欺骗行为能够提高创造性呢?接下来的两个实验揭开了谜题。这一次实验使用了不同的任务来测量欺骗行为。在之前的研究中,被试完成的答题任务通常都需要耗费认知资源,因此诚实表现(需要努力思考)要比欺骗(不需要思考)耗费更多认知资源,而这也许会影响诚实者在随后任务中的创造力表现。
为了避免这种影响,本轮实验采用了投虚拟硬币赢奖金的任务,投硬币只需要猜正反无需思考,因此诚实者和欺骗者耗费的认知资源就相同了。
最后一个实验进一步确认了这个关系,证明了感知到不被规则束缚可以完全解释欺骗行为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调节。实验设置让一组被试可能会欺骗,而另一组被试没法欺骗。
接下来是启动,分别呈现给每组各一半被试含有违背规则的信息的图片(如在禁止通行的地方通行);呈现给另一半的全部是中性图片(如高山)。最后被试完成远程联想测验。研究者预测打破规则启动只能提高无欺骗组被试的创造力。这是因为欺骗组的被试在投掷骰子欺骗后已经启动了打破规则,因此启动不会影响这些被试在接下来任务中的创造。最后结果验证了这个假设,欺骗组被试远程联想测验成绩高于无欺骗组的被试。
欺骗组远程联想测验成绩在两种启动条件下无显著差异;在欺骗组,打破规则图片启动的被试比中性启动条件下的被试更有创造力。这个实验进一步证明了,欺骗行为提高创造力的本质在于,欺骗行为让人感觉到不被规则束缚,而正是这种不被规则束缚的感觉提高了创造力。
创造性表现和不诚实行为的本质所在就应了那句俗语,规则就是被用来打破的(rules are meant to be broken)。记得下次在冥思苦想研究思路之前,先做一件让自己感到不被规则束缚的事,说不定你的新思路就出来了哦!PS:当然我们并不是在教你撒谎,真正让你有创造力的其实是打破规则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