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网收到一位来自黑龙江的果壳网友的求助,希望果壳网可以提供关于农资产品的信息,让农民在选购相关产品时不被忽悠。果壳由此请教了农业专家,策划了有关肥料、农药和种子的系列文章。我们从基本概念开始,剖析了这些产品中的误区,希望对农民指导生产有所帮助,这是其中第二篇。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些文章对于普通消费者也能有所启发。前几天有过这么一条新闻:一个男人喝了瓶吡虫啉杀虫剂要自杀,被强行拉到医院治疗。
可他不仅不愿意洗胃,反而像喝了兴奋剂一样,疯狂跑到山上兜圈子,二三个民警都摁不住他。新闻写到,据医生介绍,此人喝后出现这种兴奋现象,极有可能是买到了假冒伪劣药剂,里面含有兴奋剂成分。这条新闻暴露出人们对于农药作用机理不了解。低毒的吡虫啉灭虫的机理是让昆虫的肌肉先兴奋后麻痹,人服用了常见的吡虫啉5%乳液后会出现长时间的肌肉兴奋,不过只要有积极的医疗干预,基本上不会出现死亡的案例。
所以姜先生服下该农药后出现的表现反倒的确是吡虫啉带来的结果。农药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不只是杀虫剂,还有除草剂、灭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灭鼠剂等。根据我国的《农药管理条例》,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都属于农药。
这也是为何驱蚊产品中的菊酯、驱蚊酯和避蚊胺也都需要农药登记证号和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编号的原因。根据《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农药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个级别,例如驱蚊酯和避蚊胺就属于微毒,吡虫啉属于低毒。
其实关于正确使用农药的方法,在每一个合格生产的农药包装,都已经详细注明了。可惜的是,这些信息上的内容常得不到重视,零售店老板变成了主要的农药信息来源。当农民发现一种农药有效时,会重复使用,导致抗药性增加,直到这种农药不再有效,就换下一种农药。所以我们从一张标准化的农药标签说明书入手,来说说如何正确的使用农药。符合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农药例签一张。
不同的农药对于人的毒性相差很大,不慎接触了除草剂草甘膦的话,只会导致皮肤过敏或是皮炎;即使喝下大剂量的草甘膦,也只有一定几率导致一过性的肝肾功能损害,大多数中毒者都可以完全康复。不过,如果服下了没有解药的百草枯,就会在3到15天之内先后经历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衰竭、肺纤维化等症状,最后往往会因为呼吸衰竭而丧命。
而最容易出现中毒症状的有机磷类农药,及时使用阿托品或者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如氯解磷定)复活乙酰胆碱酯酶,也可以解除症状。买到假农药一直是农民非常担心的一件事,农药市场上仍然偶有假农药出现,不过随着国家对于假农药查处的力度增加,完全伪劣无效的产品少了,但多了些添加隐形成分“假农药”。农药造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偷工减料。
一种农药的有效成分应该按照阳离子计算含量,但却按照盐计算含量,为了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在农药中添加其他高毒农药增加药效;在杀菌剂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会让作物变的更加好看,有些可帮助作物生长;广告宣传与实际农药标签不符,如农药标签注明为高毒农药,外包装上却声称产品为中等毒。
除了使用分解速度更快的化学合成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和印楝素,采用地膜而不是除草剂来控制杂草,维持土壤最佳肥力和健康以减少土传病害与轮作间作都是一些可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办法。每当出现农药残留的新闻,总会让消费者十分紧张,这可能也是为何各种蔬果清洗剂、蔬果清洗仪、清洗蔬果小窍门如此流行的原因。对于消费者避免买到农药严重超标的蔬果的第一个建议是从固定的、可靠的渠道购买蔬果。
第二个建议是6字真言“清洗、去皮、烹饪”,清洗用清水已经足够,当然合格的蔬果清洗剂也没有问题;可以去皮的瓜果类都去皮;蔬菜烹饪前焯水不仅有助于减少农药残留,对于减少摄入草酸也有帮助。第三个建议是尽量让自己食用的蔬果种类多样化,分散风险。
要从整体上减少农药对于环境对于人体的伤害,不仅是为了消费者的健康,更是为了农民的健康,这需要多方面的协作,也需要更多的人来关心这个话题。